利字當頭:開個盤口代替公投 - 利世民

利字當頭:開個盤口代替公投 - 利世民

有學者提出,既然今年暑假休會前立法會要為政改表決,倒不如來一次全民公投,然後由議員按照市民的意願來投票。政府說法律框架不容許公投,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一來一往,反映建制怕開先例,以法律做擋箭牌。至於民主派則對「神聖一票」四字真言深信不疑。
在公投和完全「冇商冇量」以外,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反映社會對政改問題的取向(Preference)?市場,其實向來是一個反映取向的過程;純粹從學術討論的角度,比起單純投票,或許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不過,一講到市場,好多人的即時反應就是:「有錢咪可以影響結果囉?」
儍豬豬,你估蛇齋餅糭唔使錢?其實,選舉從來都是燒錢遊戲,不要天真以為限制選舉經費,就可以防止政客用錢去換取政治支持。大多數時間,政客都慷他人之慨,這個問題講三日三夜也講不完。
曾幾何時有政客說:「食窮XXX,票投YYY」這句話的背後智慧,就是只要有不記名投票,我們就要信選民的良心。不過,選舉確實面對兩個問題:一,選民自知對選舉結果的影響非常輕微,所以投票的動機弱,經濟學上的「理性無知」(Rational Ignorance)就是這樣來;二,由於選民投票時不會認真考慮政客提出的政策代價是甚麼,所以每票都只是憑表面利益,甚至主觀的良好感覺來決定,卻不會考慮機會成本。
社會棟樑常常說,不去參與政治,你就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諷刺是他們深信不疑的少數服從多數的規則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會說,簡單多數票制的好處,就是簡單,這種自圓其說的邏輯,反正是很多人都信了就是。經濟學者提出了許多不同的投票制度,都優勝過簡單多數票制。可惜此欄篇幅有限,我要另行撰文討論。
回到政改的問題,開盤口,比公投更有效反映市民取向。無錯,認為政改會通過和不會通過的兩批市民,以鈔票代選票,盤口以Parimutual方式開出,估中了一方可以按注碼分估錯一方的彩池;甚至可以就個別議員的投票取向,也有盤口。雖然說取向和預期是兩個概念,但兩者又密不可分,明天續談。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