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政動手不動口 - 林夕

議政動手不動口 - 林夕

人何以要當花瓶,我大概明。沒有權,也有個勢,有個面,行事方便。但眼看那些身形似天球瓶的,一身油光盤滿缽滿,又一把年紀,還有什麼不滿足,有自唔在,要風塵僕僕粉墨登場?這面是大老闆給的,他們有多尊重一堆花瓶,心知肚明,從人民大會堂走出來,人民又有多欽敬仰慕一群臨記?
有經驗、資歷深的花瓶,都有自知之明,開大會期間,不熱衷於往記者叢中插,大概懂得內情,所以無語。為政不在多言,更何況,這個政,還輪不到這群人有為。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不,那衣裳設計圖樣,連一針一線都不得經手,只有握手舉手拍手的份。
可偏偏有些自作多情的,都是勤奮好學生,交足功課,有時有片可看,在現場照稿讀,那功課想必也有槍手代勞,逐個字逐個字蹦出來,似初生嬰兒學發音,試着喊爸爸媽媽,為了面子,先丟光了臉,真是何苦。尤其是聽着商家忽然要妄談教育文化,不能不感慨,他們賺來的每分錢,咬開來不見血,也有他們的一身冷汗。
最可恨的是關着門交了戲還嫌不夠,專門逮着這機會,捨不得臨時演員生涯暫時中斷。有些更不停接受訪問,彷彿吸了滿腔霧霾,非回來噴毒無以平復當過花瓶的亢奮。那些所謂提案,有搞笑的、有獻媚的、有反文明的;根據過往紀錄,有九成都沒有下文。上頭根本當你胡說八道,花瓶卻上了指點江山癮,連雞毛都沒有一束在手,已經把長舌當令箭,箭箭射向港人,唯恐天下不煩。
古董級花瓶說得好,從鼓掌聲之大之齊,可見人大政改議案深受歡迎;即是說,用口討論只是走走場,放空氣,觀點都是無意義噪音,決議得憑耳測的分貝作準。花瓶原只是擺設,點綴一下戲台的背景,擺出個各抒己見的樣子。花瓶裝飾了別人的背景,也在自己名片上多了個背景,沒上過國情課,都知道背景就是一切:不是人多好辦事,是識得人多好辦事,有背景人士,握得手多人庇佑。
這場交易,各取所需,本來理應就此兩清,到此為止,夠了,別鬧了。記住,花瓶議政,請放過局外人,動手不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