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幾乎成為香港人遙不可求的夢想,所以,能夠儲夠一成首期買樓的人都是港人偶像,他們的買樓故事都是勵志故事。
最近的勵志故事主角是一對八十後,甫出社會工作便開始儲錢,立志要擁有自己的物業。有志者事竟成,小兩口子終於買下一個300萬的物業,付首期一成。他們的儲錢心得,只有一個字:慳。慳到甚麼程度呢?男的戒掉早餐、自備午餐,為了省下每天十幾元交通費,行路返工。女的呢?本來午餐食兩塊麵包,為了省錢,後來改吃一塊。
這樣的人生,其實還有意義嗎?不吃飯、不搭車、不旅行、不睇戲、不消費……所有的時間用來賺錢,嗜好是加班賺取超時工作的酬勞。沒錯,錢是慳下來了,車,也上了,為了供樓,會繼續慳下去。久而久之,慳,會成為慣性,成為像呼吸與心跳一樣自然的本能。慳錢本來是途徑,是手法,但最後卻會成為他們人生的目標與意義,他們來到世上,只為了做一件事:慳錢。
別誤會,我不是譏諷他們,我是為這樣的生活方式由衷難受。為在這社會生存而必須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的人感到難受。在香港,吃飯和居住不能兼得,生活和生存背道而馳。你呢?你會選擇這樣的生存嗎?錯了,這樣的生存也不是人人可得的,首先,你要有一個月入三萬幾的護士女友,她要慳,她不買手袋,她不吃飯,只吃一塊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