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評級機構大公國際一反「維穩」常態,警告內地一千二百五十個網絡借貸平台(P2P),或遇上經營困難,甚至可能出現倒閉潮,有機會醞釀新一輪信貸危機,當中連內地三大險企平保(2318)旗下陸金所亦未能倖免被放在警告名單之列。
由人行及經貿委於一九九四年批准成立、被市場指評級極度偏頗內地政府的大公國際,難得敢於批評內地大型金融機構,指出陸金所因未能全面公開債權人資訊、投資人實繳出資額大幅滑落,加上涉嫌關連擔保,在今年接連三度警告後,最終放在警告名單上。
另外,近日傳出陸金所旗下平安國際商業保理,累計近四億元人幣借款出現問題,其中陝西金紫陽集團的2.5億元已到期,陸金所指確有一項應收賬款業務進入法律程序,但強調項目由第三方提供擔保,投資者權益不受影響,亦與其P2P業務無關,並無用戶有投資損失。
近日不少政府官員公開批評P2P平台,人行行長周小川謂,大眾不能視P2P平台為銀行或信貸機構,因其連申請銀行牌照資格也沒有,人行副行長潘功勝則指人行正在草擬法案,以加強P2P行業之健康發展,並會盡快出爐監管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