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雖乍暖還寒,其實春天的步伐已悄悄走近。不少人都會覺春天時,人容易顯得怠倦,又或懨懨的,了無生氣,人也顯得有點腫。但有沒有想過,其實這是體內濕重的表現?
一個人體內濕重,除了較倦,渾身不自在外,有句古話:「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不少中醫都認為,人會患上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都是跟濕邪、痰濕有關。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
1. 頭髮愛出油;
2. 臉部油亮;
3. 睡覺時容易流口水(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4. 排便粘稠,不易沖掉;
5. 有小肚腩;
6. 耳內濕;
7. 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或顯得粗糙、厚、且發黃發膩;
8. (如你是女生)陰部潮濕。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