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管局這邊廂積極管理銀行涉獵樓按業務之風險,財務公司(俗稱「財仔」)卻繼續高調宣傳。為免削弱「辣招」效果,金管局本周二去信銀行,若財仔不遵從當局指引,則要求銀行嚴格「截水」,間接再向財仔施壓,惟多位財務公司高層指銀行貸款非主要資金來源,不擔心此舉對行業造成太大震盪。
指無依賴銀行貸款
金管局過往不時「口頭」提醒銀行業界注意財仔風險,今次為當局首次正式向業界發出通知,內容亦較過往具體,包括要求銀行提交與行方有信貸關係的財務公司之名單及貸款資料,以及交代銀行如何確保財務公司無從事按揭貸款相關業務,並設機制確保其符合按揭指引,銀行須於三月二十日前提交報告。
對於金管局間接施壓,香港信貸(1273)行政總裁謝培道指,該公司一向有遵從當局指引,與往來銀行關係正常,現時銀行貸款餘額約一億元,僅佔貸款總額兩成,該公司已逐漸減低對銀行貸款的依賴,自二○一三年上市後,已積極拓闊集資途徑,包括在去年八月發債。他相信,今次金管局的「截水行動」對該公司影響不大,或對中小型財務公司構成較大影響。GIC環球信貸(1669)主席王瑤指,若銀行突然收緊資金來源,財務公司需於短期內清還銀行貸款,惟她相信能從銀行取得融資額的財務公司均具備一定實力,應付今次影響。
事實上,金管局早於二○一三年底對財仔實施「源頭監控」,故近年不少財務公司上市集資,銀行資金已不再成為財務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有財務公司高層慨嘆,「如今財務公司自己搵錢做生意,咁都唔得」?第一信用(8215)行政總裁冼國林則強調,該公司並無向銀行借錢做生意,並抨擊金管局「不清楚市場實況」,又指二按並無影響銀行收回物業的優先權,認為銀行體系風險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