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友評議會每年都有一次籌款活動,籌款目標約為一百萬元,絕大部份來自校友捐款,捐款目的每年不同,記憶所及,過往為醫學院機械設備籌款的次數最多。今年主席陳志新要搞新意思,籌款不再為了購入醫療設備,而是為了研究香港城市交通。佔領運動期間,香港島中部與東部的交通異常擠塞,西隧過海則異常暢通,居民多用地鐵,軒尼詩道少咗大量巴士,陳志新在灣仔返工,見到呢種情況,突然想到,香港城市交通是否需要咁多巴士擠塞在道路上,催生環境污染。他偶然向左丁山提起,左丁山叫佢搵中大一個較新嘅未來城市研究中心商量吓,或可支持佢地做研究。
於是陳志新搵到梁怡教授,傾吓傾吓就達成協議,中大校友評議會2015年籌款目標為六十萬元以上,所得款項支持梁怡嘅研究隊伍做一個「低碳交通研究」,希望研究結果唔係空口講理論,而係對香港社會有實質貢獻。
梁怡係1972年崇基地理系校友,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就返回中大任教地理系,屬中大資深教授;上星期三,陳志新請梁教授到新亞書院校友會午餐會講解研究目標及方法,引起熱烈討論,所謂低碳交通,是否就由電動汽車領風騷,為未來交通主力呢?梁教授話去完北京考察與考慮香港環境後,覺得又未必一定係,要因在於住屋、工商業運作方面,尚未有配套配合電動汽車日常運行,香港為電動車充電嘅地方更難搵,目前為一架電動車充電要好幾個鐘頭,美國不少家庭住在獨立屋,可在車房裝置充電器,晚上駕車回家就充電,第二朝返工就可以開車,一啲阻滯都冇,但香港邊度有咁嘅條件呀,而且電動車電池用鋰電,原材料係稀土,單係開採稀土已經破壞環境,殊不環保。講起嚟,梁教授話環保不能只講下游環保,要講埋源頭「環保」,全程環保,考慮嘅因素極多,我地不能揸住架電動車就笑哈哈,以為自己對環保有貢獻而不了解車底下嘅電池甚不環保,大量開採稀土會破壞自然環境嘅生態平衡。左丁山由是想起,潮流興講太陽能發電,但發電嘅solar panel係有毒物件(toxic),廢置後如何處理,亦是一個環保問題。講座聽完,覺得梁教授之研究,好有意思,請中大校友踴躍捐款支持,上中大網或向校友事務處查詢,便知捐款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