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武」解毒 - 曾志豪

「勇武」解毒 - 曾志豪

知恥近乎勇,人要有廉恥,知道自己做錯事,敢於改過,此為之「勇」。
反水貨運動演變為腳踢阿伯手推車,圍罵母女,但誰人出來認錯?
組織者全部推卸責任,稱自己只是發起,但無權力約束在場人士。對,這叫做「有群眾無大台」。
組織者中途解散活動,換言之「一切後果,恕不負責,貴客自理」。
組織者不知恥,談何勇?只用荒謬的理由狡辯。
例如「義士鮮血不及陸童眼淚」,嚇我一跳,以為有人慷慨就義,原來「義士」是指示威者。每年幾百宗遊行示威,義士何其廉價。
流血義士和流淚小童都是受害人,但他們卻被對立起來,仿佛大眾只能同情「義士」或者「陸童」,任擇其一,但兩者從來無矛盾。
義士的鮮血令我記住了警察濫用暴力拘控,小童的眼淚讓我警惕不能讓光復運動失控,變為惡形惡相的藍絲帶。
請不要把義士和小童對立敵視。
又有人辯稱,現在是戰爭,打超限戰,所以毋須婦人之仁。聽完失笑,戰爭?對阿伯動腳叫戰爭?
魯迅說過,「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Bingo,勇武人士,向弱者阿伯踢腳,向孩子瞪眼。
你說水貨客影響民生所以才踢出憤怒一腳,那麼領匯逼走本土小商戶功績纍纍,請問本土勇者幾時向領匯各大商場進攻,腳踢駐場保安叔叔?
其實認錯不等於否定整場運動,認錯是為了令運動可健康有序的發展,可惜這批反共人士偏偏變成了共產黨,顛倒黑白,護短偏袒,誠為可惜。
止戈為武,「武」的精神是制止紛爭,而絕非發洩情緒、失控亂踢、撕裂社群。
別玷污「勇武」,改名吧,也算為中文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