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能源局公佈,去年全國煤炭消費量下降2.9%,為35.4億噸,是有統計以來首次下跌。由於煤炭在內地能源的特殊地位,該數據極具含義。煤炭在內地目前能源結構中一柱擎天,佔比接近七成,消費下跌意味習李班子推動的結構調整出現實質性進展。在胡溫年代,內地曾推出各種核電、風電、光伏大躍進計劃,但均屬空中樓閣,反而現時煤炭消耗受到壓制,等於為上述板塊注入實質利好因素。
中國每年的煤炭消耗量超過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總和,被視為製造霧霾問題的罪魁禍首。雖然內地經濟放緩,但去年能源消費總量仍有2.2%的增長,反而佔比最高的煤炭消費首次下跌,顯示當局全方位壓制的力度與成效。
值得留意的是,在胡溫時代制定,由當時發改委推出的「十二五煤炭規劃」指,內地煤炭生產量,要由二○一○年的32.4億噸,增長到二○一五年的41億噸,平均年增長率為4.8%。在目前情況下,該目標已經鐵定不能完成,是極為罕見的不能達標十二五規劃,顯示現任班子不惜推翻以往的能源政策。
李克強在二○一三年三月擔任總理,當年工作計劃仍由上屆總理制定,只有二○一四年才被視為新班子的首個完整執政年度。在該年能扭轉多年來的煤炭增勢,必被視為得之不遇的政績,相信該趨勢將一直保持。
在煤炭消費一直下跌的情況下,相關能源缺口需要其他新能源補充,其實質意義遠大過各項規劃。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