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A股市場潛力仍佳

基金觀點:A股市場潛力仍佳

中國A股市場繼去年滬綜指累積升53%,今年初至今走勢反覆。究竟A股前景如何?當中又有何推動力呢?
以估值而言,中國股市並不昂貴。以市場游資而言,中國持續放寬銀根。人行持續放寬流動性,將有利股市等資產的價格。中國政府若要順利推行結構改革及經濟轉型,背後需要有一個比較穩定、能予人信心的股票市場。由是觀之,中國股市仍然有一定潛力。
去年H指的走勢大幅落後於A股,兩者的折讓亦越來越大。若按基本面視之,估值便宜的H股,的確較為「抵買」,但須知道主導中國股市的主因,不只是基本面,短期而言,投資者情緒更為關鍵。如今內地投資者已對股市重新投下信心一票,相反,環球投資者顯然對中國股市仍抱有戒心。

中資銀行具競爭優勢

早前A股一度急挫,乃源自中國監管當局收緊券商的孖展業務,而是次中國監管當局已表明,無意打壓股市,只是促進融資業務規範發展,保護投資者權益。
長遠而言,中資銀行的競爭優勢已漸追得上本港上市的傳統外資銀行。近年,無論在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甚至是投行業務,外資行都漸漸被中資銀行搶去市場佔有率。很簡單,如今在香港新股上市(IPO)的多數是中資企業,自然會找中資銀行做融資上市,而觀乎本地的投行業務,仍然在擴張請人的,亦只有中資行。
隨着中國經濟步步發展,人民幣國際化、中資企業「走出去」,甚至是滬港通或未來的深港通,中資銀行更能受惠其中。相反,本地傳統藍籌銀行一向強於國際業務,然而由於全球經濟增長緩慢,歐洲甚至有通縮威脅,需求仍然疲弱。另外有些新興市場更面對經濟大幅放緩、資金流走,例如金磚四國中,巴西及俄羅斯都面臨重大的經濟挑戰。環球的經濟基本面欠佳,跨國銀行的業務難免受到拖累。

德盛安聯

本文內所載的資料於刊載時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準確及可靠的來源。本公司保留權利於任何時間更改任何資料,無須另行通知。本文並非就內文提及的任何證券提供或邀請或招攬買賣該等證券。閣下不應僅就此文件提供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並請向財務顧問諮詢獨立意見。
投資涉及風險,尤其是投資於新興及發展中市場所附帶之風險。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投資者在投資之前應細閱銷售文件,瞭解基金詳情包括風險因素。
本文件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審核。本文件只供參考之用,如於中國大陸使用,旨在為境內商業銀行根據適用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的法規法則而發行的代客境外理財產品,提供輔助資訊。
發行人為德盛安聯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德盛安聯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環花園道3號中國工商銀行大廈27樓)是基金香港代表並受證監會(香港皇后大道中2號長江集團中心35樓)監管。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Singapore Limited(12 Marina View,#13-02 Asia Square Tower2, Singapore018961(公司註冊號碼:199907169Z))是基金新加坡代表並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