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零售業陰雲密佈,銅鑼灣「吉舖」湧現。該區大地主希慎興業(014),去年續租商舖平均加租達五成,惟今年市況大變,至今新租約平均加幅僅一至兩成。集團副主席兼行政總裁劉少全指,零售市道難長期保持強勁增長,但即使出現周期性回落,仍有新晉品牌承接舖位。
記者:鄭柏齡
希慎昨公佈全年業績,按年少賺20.4%至四十九億元,由投資物業估值的公平值收益減少所致;扣除影響後,經常性基本溢利增長5.9%,至約二十一億六千萬元,符合市場預期,派發第二次中期息每股一元。業績公佈後,希慎股價逆市上升,收報36.15元,升約1.3%。
料新晉品牌搶靚舖
零售商舖收入佔希慎總營業額逾半,集團財務總監賀樹人透露,去年約有三分之一零售商戶續租或更換新租客,平均加租幅度為50%;今年續租比例相若,但年初至今集團與其中四成商戶達成協議,新租約平均加租僅10%至20%,幅度較去年明顯收窄。
劉少全解釋,租金升幅放緩,主要視乎市場供求關係,他承認「街上見到多咗吉舖」,主因是不少大型品牌近年過度擴張,現時步伐明顯放慢,甚至停止開舖。不過,他認為租務市場仍具承接力,「好多中檔、新晉品牌以前攞唔到位,趁𠵱家入番一線地區」。
他估計,即使生意放緩,亦不會出現大規模品牌退租潮,「啲成熟品牌唔會淨係睇一、兩年,如果放棄咗(舖位),就好難攞得番」。賀樹人補充,商戶一般簽訂三年期租約,由於二○一一年、二○一二年兩年租金水平不同,今年所簽訂的新租約,加租幅度減少某程度上受計算問題影響。
擬擴展海外市場
今年首月本港零售業銷售額大跌14.6%,創二○○三年四月「沙士」以來最大單月跌幅。劉少全表示,零售市道出現輕微跌幅「好正常,如果十幾年都咁大升幅,反而唔健康」,並指集團多年前已預視問題,包括減少奢侈品類型商舖,更改「底租」比例等;他未透露今年首兩個月商場零售表現,但指新年期間希慎商場人流仍增長逾一成。
另外,集團在業績報告上首次提及「尋求核心業務以外的發展機會」,集團主席利蘊蓮指,海外市場有不少機會,「集團一路睇一路研究緊」。劉少全強調,集團並非看淡銅鑼灣區發展前景,「仲有好多機會增值」,但現時財務穩建,「資源運用未發揮得最好」,會循地產發展、寫字樓、物業管理方面尋求新投資,亦不排除在香港投地及作出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