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春暖花開,市民假日會到郊區賞花,不過黃大仙的木棉樹卻慘遭嫌棄。黃大仙多名建制派區議員不滿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未有正視區內木棉花棉絮飄揚問題,認為會影響衞生。
繼去年提出為木棉「絕育」後,昨日再要求當局以網包裹木棉的枝條及移植樹木,但有居民認為棉絮飄揚問題不嚴重,談絕育太誇張,有樹木專家更直言上述方法均不可行,擔心強行處理會影響生態。
團體:包裹樹枝不可行
黃大仙區議會食物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開會續議去年中提出的木棉樹棉絮問題,多名工聯會區議員曾指木棉開花結果後,棉絮隨風飄揚,影響衞生及呼吸道敏感人士,建議康文署為木棉樹絕育,署方昨指已加緊清理落棉,但未有計劃全面摘除果實及未搜集到有關樹木絕育的資料。
但多名議員感不滿,身兼委員會主席的民建聯何漢文指經常接獲市民投訴棉絮問題,但當局回應令人失望,建議將接近民居的木棉樹用網包裹;同屬民建聯的袁國強更出提將木棉樹移植到別處。
康文署指近年區內已沒有栽種新的木棉樹,能否包住枝條需按個別情況而定,移植或會令樹木死亡,最終該會決定搜集木棉果實「黑點」交予署方,要求當局再交代處理方法。
記者在斧山道一帶觀察,發現木棉樹不多,以斧山公園旁一段路較密集,但掉落的木棉花很少。在區內工作的顏小姐指,每逢春天木棉花盛放時都有棉絮飄過,她會帶口罩以防吸入棉絮,但認為木棉樹「幾靚」,要絕育太誇張。
居民劉先生表示,以往曾有少量木棉花棉絮黏在衣服上,但他不感困擾,認為毋須處理。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指絕育及用網包裹等方法均不可行,質疑滋擾是否嚴重至要大規模處理,又指木棉對區內生態有一定作用,不應抹煞其功勞。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