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籽】工藝保育 再生銀飾

【扮靚籽】工藝保育 再生銀飾

【扮靚籽:拍案矜奇】
港府經常宣稱要推動綠色文化,但轉眼就以發展為名,計劃於郊野公園興建房屋,或許政府視野還未進化到明瞭人類與大自然唇齒相依的關係。高級珠寶設計師John Hardy就由珠寶設計出發,在峇里建立一個人文發展與自然界並存的健康社區,向港府示範一套正面教材:要推動經濟發展,不一定要摧毀郊區,一件由環保再生純銀製造的飾物,頓時變得殊不簡單。

首次接觸「環保再生純銀」這概念時感到疑惑,挑選精品珠寶首要考慮物料是否具價值,再生物料始終予人難登大雅之堂的感覺。用高級珠寶價格買一件環保首飾,確要先通過心理關口。不過,大量研究指出開採銀礦會衍生水銀污染泥土問題,除了引致植物枯死,更會污染水源,造成生態災難,再生銀或許是精品珠寶業於環境保育問題上的一大出路。

峇里的John Hardy Showroom以竹搭成,烈日之下有效隔熱,內裏陰涼通爽。

再生純銀減污染

其實純銀本是一種天然可再生的純淨礦物,經多次反覆再造亦不會降低質量,故再生純銀絕對能達至國際紋銀標準(Sterling silver,即含銀量達至92.5%的925純銀)。John Hardy大部份再生銀來自棄置珠寶,甚至從攝影廢料如菲林、定影劑和電子零件中提取純銀物料,John Hardy創意總監、首位堅持所有首飾必須使用100%環保再生純銀的珠寶設計師Guy Bedarida說:「此舉能運用因棄置而引起環境污染的物料,更可減少採礦對環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即使再造銀成本比直接採礦高出三倍亦非常值得。」

助峇里婦女就業

品牌使用的王室工藝可追溯至十九世紀,當時峇里仍劃分成八大公國,各國王室為展示國力,以城堡、王后與珠寶作比拼標準,當時只有擁有頂級或獨有手藝者才能獲選為王室專業工匠。但隨着各大王國覆亡,峇里被荷蘭統治,珠寶工匠再無用武之地,流落民間。直至七十年代,正修讀藝術的加拿大人John Hardy於峇里巧遇金匠後裔,合作推出品牌第一個系列,將峇里幾近失傳的珍貴手藝流傳至今,技術仍見於其現代作品。
當地古老珍貴的技術包括圓球壓製,Guy講解:「製作Dot Collection先要以傳統造粒技術,將極細小的純銀或18K金做成圓球,再用錘將圓球壓平及打磨至平滑,當中講求工匠經驗,每一下捶擊的力量必須平均並準確,若有絲毫差異都必須由最初圓球步驟從頭再做。」
兒時常聽上一輩回憶道,香港製衣業發展正盛年代,婦女由製衣廠分發布料帶回家加工,可照顧家庭之餘也能賺取外快,John Hardy亦用此方法協助峇里家庭主婦就業。他們成立“Job for Life”計劃,將古王室金銀編織法授予當地婦女。由於女性雙手較纖幼靈巧,適合此類細緻的工藝製作,所以便將金、銀等貴重物料交予她們帶回家加工,讓她們可留在家中工作,同時照顧家庭。Guy說:「互相信任比一切重要。計劃希望讓她們能有一技傍身,即使離開品牌的工作崗位,仍能以手藝謀生。」

天然竹建工作間

工藝中心所在的烏布(Ubud)栽種了大量有機竹,當地所有建築物都使用竹作建築材料,同時配合現代建築智慧,以開放式通風系統引入自然風,配合天然透光屋頂採光,造出無鋼筋、無水泥、無電腦、無空調的天然工作空間。有機竹即使於不太肥沃的土壤亦能成功種植,種在陡坡上更可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傾瀉,同時可作建築物料及家具,峇里家庭更可自由將竹變賣幫補家計。
John Hardy標榜即使品牌完全撤出烏布,仍能完整保持未發展前模樣,實行工業與自然並存的概念。Guy說:「竹生長速度快,由種植至收割只需三年,是可持續性生長的植物。」
除竹子外,從峇里神龍傳說得悉,稻米同樣為當地極度重視的植物,銀器工場的外圍種滿有機稻米及時令蔬果,除了供給六百五十名本地職員膳食外,亦設對外開放的食堂,遊客可進內享用由曾任職五星酒店大廚的Pak Ngurah以當地有機材料製作及古老柴火爐烹調的傳統印尼菜。Guy本人亦於烏布設工作室並生活,也許真實的生活體驗才能摸索出既發展也保育的真道。

Guy Bedarida
‧John Hardy創意總監兼首席設計師
‧畢業於Instituto Europeo Del Design珠寶及時裝設計
‧曾任高級珠寶Van Cleef & Arpels設計師
‧1999年成為John Hardy首席設計師
‧2007年起兼任品牌創意總監

工場外種滿有機稻米,除了綠化環境外,亦能體現出商業發展和自然環境並存的理念。

用上王室工藝技術,工匠們先根據設計圖以蠟雕成樣辦,然後用蠟模製作石膏模,再將熔銀灌於石膏模中生產不同部件,接着磨光、鑲嵌和質量監察,再進行最後修飾。

Job for Life計劃協助當地婦女建立專業技能,即使離開John Hardy亦有一技之長自立發展。

品牌創意總監Guy(中)於峇里烏布工作室與工匠們商討新一季珠寶系列設計概念。

Bamboo Plantation耳環和手鐲,靈感來自作為建材亦用作碳補償的優雅竹樹,售後所得的部份收益用作種植工場外圍的竹樹費用,香港暫未有售。

Dot Collection
手環以鈦線(Titanium wire)製造,經得起時間考驗,長期佩戴也不會變形。

Dot Collection 18K金耳環 $6,820、Dot Collection 18K金手鐲 $42,470(a)

Classic Chain系列每件均由峇里婦女人手編織,配現代設計容易作日常配搭;竹系列戒指清麗高雅,部份收益用作竹樹種植。
Classic Chain手鐲$17,115,Bamboo系列戒指$5,105(a)

婦女手工編織金銀系列(Classic Chain)

王室獨有金銀編織法,先用人體溫度將金和銀線軟化,再將兩者交替編織,做成交錯層次感,這人文手工製法非機器能代替。靜態外表看來堅實硬淨,但由於編織細緻緊密,試帶上手感覺順滑,即使多接駁位亦無刺膚感,反覆扭動時形態如水般輕柔流暢。重量亦不如想像中墜手,金銀兩色百搭,可根據身着雙面佩戴。

Classic Chain金銀編織手鐲
幼身款$3,390、粗身款 $9,440

一件首飾一個故事

John Hardy首飾設計保留傳統印尼峇里文化,每件設計都內藏當地故事。Naga系列以峇里古傳說神龍與珍珠相愛故事為設計軸心,由於深居Tiga Gunung火山的神龍須每天潛入深海與珍珠相聚,從海中回到火山時,牠身上的海水便灑落至沿途的稻田上,為峇里居民帶來豐盛收成。“Naga”在峇里語中代表「愛」、「繁榮」和「保護」,系列以神龍石雕作雛形,做出具峇里獨特民族風格的人手雕刻首飾。加上款式不向潮流靠攏,即使數十年後佩戴亦不老套。

Naga系列手鐲$7,680(a)

良心企業重視人權

丹麥珠寶品牌Pandora於泰國設置工場,聘用當地近六千五百名員工。非法兒童勞工在泰國問題相當嚴重,而品牌則絕不聘用非法勞工,並給予員工合乎國際法的待遇。生產珠寶過程中產生的廢料亦會被循環再造,例如把倒模用的石膏再用於製造磚塊,琉璃碎片用於製造瓦片,供當地建築業使用。

Pandora蝴蝶鑽石純銀吊墜及頸鏈 $1,299(b)

查詢:

(a)John Hardy
中環置地廣場中庭B層,B33至34舖
(b)Pandora
中環皇后大道中57號科達商業大廈地舖及一樓

記者:楊麗珊
攝影:曾冠輝
編輯:黃仲兒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