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公佈二月份通脹數據,受春節因素影響,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反彈至1.4%,較一月高0.6個百分點,亦優於市場預期;惟工業品出廠價指數(PPI)則連續三年處於通縮,按年跌4.8%,遜於市場預期。經濟師普遍認為,隨着春節過去,三月份CPI增速會再度回落,中央仍要繼續出台寬鬆政策支持經濟。
記者:周燕芬
雖然二月通脹反彈,但法巴中國高級經濟師盧季諾認為,內地去通脹趨勢並沒有逆轉,通脹率於未來數月仍會受累於疲弱需求,以及工業品出廠價指數持續通縮的傳道影響,而被拖低。雖然二月底曾經減息,但PPI持續惡化仍推高了實質利率,人民幣十二個月貸款利率由一月的10.37厘,上升至二月的10.66厘;仍需要推出寬鬆貨幣政策,以減輕非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
中央勢再放水
隨着春節效應消失,澳新銀行報告預期,三月CPI將回落至1%增幅,加上資本大量流出,境內的市場利率水準仍處於高位;中國需繼續降準備金應對通縮風險。至於PPI,由於中國今年將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目標從去年的17.5%下調至15.0%,今年PPI很難由負轉正,製造業的槓桿化過程仍將持續。該行預期央行在未來兩個季度中將再降準100個基點,第二季度還將再降低存款利率25個基點。
PPI錄得二○○九年十一月以來最大跌幅,交通銀行認為,這預示工業產品價格跌勢仍將持續,將繼續對經濟增長及結構調整帶來負面影響。但隨着國際大宗商品及原油價格降幅收窄,國內春節後開工擴大,PPI按月降幅將收窄。滙豐報告認為,PPI持續通縮正侵食企業盈利,並加重企業債務負擔;未來數月仍需要寬鬆政策支持增長及改善債務狀況。
二月CPI按月上升1.2%,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春節期間鮮活食品需求增加,價格大幅上漲。當中鮮菜和鮮果價格環比漲幅分別為13.6%和8.9%;外出旅遊人數增加,飛機票、長途汽車、計程車價格按月亦上漲13%、4.8%、1.5%;旅行社收費和賓館住宿價格環比分別上漲7.5%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