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 局】
美元去年下半年走勢出現突破後,升勢已延續了近九個月,上升動力不單絲毫未減,近期強勢越趨明顯。除了歸功聯儲局加息在望之外,歐洲、日本以至中國不停放水,為美元一幣獨大的氣燄火上加油。
反映美元兌各主要貨幣走勢的美滙指數,昨日曾升至98.495,再創十一年半高位。相比去年五月六日低位的79,美元短短十個月的升值幅度接近25%。
翻查彭博資料,在十六隻主要貨幣當中,期間巴西雷亞爾累積貶值29%,表現最差。在歐元、英鎊、日圓、瑞士法郎、加元、澳元幾隻熱門貨幣當中,歐元表現最不濟,過去十個月貶值22.2%,導火線是歐洲央行去年六月終於肯面對現實,連環透過減息和拍板推出美式寬化寬鬆(QE)這劑重藥,應對通縮和經濟不振,令歐元昨日已跌至1.0722美元,創近十二年新低。
負債比率高 經濟乏力
雖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二○一二年底上場後,日本央行隨即擴大量寬規模,觸發日圓由盛轉衰,但過去十個月只貶值16%,昨日曾跌至122兌1美元的逾七年低位。但值得留意的是,對歐洲來說,QE是新舉措,加上歐元大幅貶值後,歐元區近期出口有好轉迹象,歐元區前景未必太過悲觀。
相反,在歐美日三大經濟體系當中,日本早於千禧年後就推出量化寬鬆措施,但至今當地經濟仍乏善足陳,加上日本負債比率相等於逾兩倍GDP,日圓過去兩年多的弱勢已令市場有所警惕,擔心日本爆發債務危機並非天方夜談。海軍鬥水兵下,歐元區前景較日本看高一線,加上歐元作為全球第二儲備貨幣,相對而言,日圓翻身的機會較低,一旦美國聯儲局落實加息時間,美元兌日圓長遠有望升至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