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就業先創業 - 林夕

未就業先創業 - 林夕

置業,置業,剛畢業就想置業,如今年輕一代……。其實,有多少畢業生真妄想過一畢業就置業,頂多是擔心一路就業,就到一身業力,也沒本錢置業罷了。雨後收遮,官方急於收復民意失地,兼收服新生代,把問題轉移,放大年輕人欲上一層樓的慾望,彷彿上了樓,就不上街了。已經上了岸的,也急於看不過眼,老子挨了多少年,才有個窩,就你們?憑什麼?
我想,年輕人未至於狂妄到爭取自主公平,就等於要平分財富,不勞而獲。
達官貴人擅長或熱衷於誤解新生代,有一兩宗未畢業先申請居屋的個案見報,就認為一整代人都想一步登天。如果政府好有心做壞事,資助年輕人上樓,不單有失公道,拋出來這個優惠,有可能是個包袱,讓接手人的未來動彈不得,有樓人請看清這內情,無殼人要小心這禍心。
置業以外,就是創業。要搞青年工作,沒好好搞好公平的工作機會,疏通向上流動的途徑,先拋出青年創業口號,多心人難免會揣測,解決不好就業問題,提倡創業,實在是很有創意的管治手段。又或者,諸多主意的青年,一旦創了業,尤其是胡亂創業,這業就會隨身:人脈人情,同樣綁手綁腳,瞻前顧後,不敢隨便造次,失敗了別說,就是幹出頭了,更學會了槍打出頭鳥那一套,抱打不平的代價,不是每個有業在身的人都付得起的。實現了這種雄心,就休談另一種壯志了。
創業創業,連十劃未有一撇的美食車,都順口溜似的,說是為年輕人提供創業平台;我就不明白,未曾在飲食零售業就過業,如何有把握經營好這門生意,創這個業。推人北上、誘人創業,不是一廂情願,就是別有用心。最別緻的,自然首推市長書記舉過的北上創業奇案,某位比五歲靈童大十五年左右的年輕人,問親朋借了幾十萬,不知幾年後,已做出幾個億的一盤生意。
恕我忽然實際,即使無須遵守北上諸多潛規則,在自己主場,沒被人管過,如何懂得管人,更別說管錢,簡直不切實際。除非,所創的業,不只是一盤生意,只是個不求實惠的小小夢想,沒有什麼輸不起,那麼,創就創吧,總之,別以為老闆比打工仔自由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