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反水貨客示威惹來巨大的爭議,當中手法固然有其問題,但問題的根本其實是當下的一簽多行政策,令大陸旅客可透過此漏洞「走私」不同貨品,在過程中牟利。而這令香港的商家有利可圖,改變一般的商業模式,向一簽多行的水貨客傾斜,再加上有關人等在社區造成的問題,嚴重影響新界區居民的生活。即使現時無任何反水貨客的行動,這個矛盾早晚也會爆發,最終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近數星期,有些泛民政黨提出徵收陸路離境稅,以減少目前水貨客透過一簽多行多次進出香港的次數,舒緩水貨客為香港帶來的民生問題和社會矛盾。然而,推出離境稅又是否能有效解決問題?在當下看來,似乎開徵離境稅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無法根治水貨客問題,最治本的方法,也只有取消一簽多行這一途。
首先,徵收離境稅牽涉到眾多實質的政策考慮,例如在甚麼時候收取,到底在過關時收取,還是在乘搭東鐵時收取?東鐵現時到羅湖、落馬洲的票價,其實已包含收取出入境的款項,是否在車費上增收新增的離境稅?若再徵收離境稅,又是否導致雙重徵稅的情況出現?
另外,設立離境稅可能會令香港人同樣需要繳付有關稅項,反而損害了香港人的利益。現時不少香港人在平日,也可能會到深圳、廣州等地探親又或者消費和遊玩,若開徵離境稅,也會令他們需要付出額外的開支。假如豁免香港人繳納離境稅,也會造成政策公平性的質疑和政策實際執行上的問題,結果可能造成更大的爭議,而無法解決當下所面對的社會問題。再者,我們若從經濟角度看水貨客問題,水貨客到香港是因為香港貨品質素有保障,以及毋須在中國關口繳稅這兩項關鍵因素而令他們有利可圖,若最後真的徵收離境稅,可能只會推高有關貨品在大陸的價格,又或是香港的商舖調低價格以保持對這些水貨客的吸引力,令政府更難透過徵收離境稅舒緩一簽多行問題。
離境稅雖是在港府範圍內可推行的政策,但在政治上和執行上都可能引發更大的爭議。故此,集中力量針對一簽多行問題,要求北京政府立即取消一簽多行,似乎對現實問題更具針對性。當然,梁振英政府在目前為止都無法令香港人相信他們以香港人利益為依歸,願意與北京政府周旋到底,改善香港人的生活環境。然而,長年累月的反水貨行動,再加上民意的不斷發酵,可能會令梁振英政府最終需要妥協,爭取取消一簽多行。可是,這就要考驗反水貨行動一方能否吸納大多數港人的支持,令民意倒向這邊了。
老實說,前天的反水貨客示威,我確實有不少地方不滿那些參與者,如不分青紅皂白就怪責旅客走水貨(但篋內的都是書和衣物),令身旁的女孩受驚大哭;用腳踢經過的手推車,誤踢一伯伯的音樂設備;攔截其他人的手推車,要求查看他們的手推車是否走水貨。這一切的做法,的確難以令人接受,然而,即使他們的行為過火,也不代表香港人對一簽多行旅客走水貨行為的不滿不合理。示威者問題還示威者,香港政府都要解決一簽多行帶來的水貨客問題,假若政府一如以往,毫無誠意解決問題,只會令港中矛盾越來越熾熱,令往後的反水貨行動越見失控,最終也要政府「埋單」。
莫鍶軒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