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前民航處處長林光宇又引述消息指,民航處為解決空域不足,曾建議深港兩地機場轉用基於性能的導航,簡稱PBN(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該套導航方式可更準確,縮小航機之間安全距離,即使空域範圍不變,仍可提高流量,但他認為深圳不會改用PBN。有機師和工程師指PBN多適用在地形複雜的機場,香港未全數轉用,深圳機場未必跟隨。
縮航機間距增流量
民航機師譚文豪指,PBN是集合了衞星導航、機上電腦、地面測距儀及其他先進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系統可更精準地控制飛行軌迹,就好像將空中的航道用飲管套着,飛機所容許的誤差就是飲管的圓周,一但飛機超逾誤差範圍,就不能繼續以PBN模式飛行,空中管理員就須增加飛機與附近飛機的安全間距。
譚文豪補充,PBN處理高山地形機場的飛行航道,在多個國家被廣泛應用,包括香港領空的航路以及香港國際機場的終端區範圍。不過由於着陸程序仍未完成所有測試,目前只有部份飛機型號准許使用。香港工程師學會航空分部委員詹永年指,PBN多應用在山區機場,例如新疆等,深圳機場繁忙和多航點,較小機會採用PBN。民航處未有回應PBN系統查詢。
林光宇指出,要深港雙方轉用PBN,才可以縮小航機安全間距,若深圳不轉用PBN,香港航機仍要預留足夠的安全間距予深圳航機,對增加航班作用有限。他補充,回歸時為趕及新機場啟用,只爭取應付首五年雙跑道所需的空域。近年珠三角各機場發展迅速,空域攸關地區經濟,其他城市不會遷就香港,「國務院壓落嚟都冇辦法」。他認為三跑硬上馬,效益勢必大打折扣,不如先叫停工程,再考慮適合地點興建。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