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爾巴頓哲道行者

祖爾巴頓哲道行者

「在充斥謊言的時代,說出真相便是驚人之舉。──喬治‧歐威爾」若你到訪祖爾巴頓的twitter,不時能吸取尼采或阿里士多德等的哲學養份。在三百萬追隨者心中,這個巴頓跟那個破英超紀錄連續七場領黃牌、甚至因襲擊罪入獄的壞孩子判若兩人,巴頓卻指:「人們總以為表相與真人不同,起初人們會說:『這肯定不是你,因為你不懂寫作,也未曾讀過一本書。』又有很多市場學者表示喜歡這策略,但那確實是我。」

正攻讀哲學學位

信便是動人故事,不信便是天大謊言。二十歲從曼城出道,巴頓曾被譽為英倫新星,種種荒誕行徑卻令他如曇花,在人生意義上迷途;直至成為丈夫與父親後,巴頓決心成為榜樣:「足球是否一個容許拓展情感的工業?我說不是,它的自然狀態就如野獸。你與告別球壇僅差一次重大傷患,你與收入大減僅差一個糟透球季。我知道職業生涯盡頭是一無所有,我們都感到不安,只是我比他人掩飾得較好。」
英國哲學家巴吉尼(Julian Baggini)曾作出如此評價:「我們最好不要嘲笑或誇獎。巴頓比很多加諸他身上的定型來得更熱衷思考,但並非那樣出色。」毋庸置疑卻是,巴頓一直關注社會議題,曾在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逝世時抨擊其新自由主義主張,又呼籲球壇打破同性戀禁忌,日前又在《獨立報》撰文稱若當上首相會「私有化」宗教團體,立場偏激卻不失洞見;去年獲邀到牛津大學演講,更獲在席學生大讚天才。
巴頓現時更在努力兼修哲學學位,他說:「我首份需要在班上朗讀的作業是:『死亡對死者而言是否壞事?』我顯然不同意,也不相信任何來生之類的說法。最初也許有人故意挑戰我,因他們渴望說出:『我在哲學上擊倒了他。』,但你需要為個人理念爭辯。」這些知識爭論,或許比球場攻防更堪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