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文二代薦書 少少鹹多多趣

【專題籽】文二代薦書 少少鹹多多趣

【專題籽:Lunchtime Reading】
電視撈飯就試得多,書香送飯你又試過未?每逢星期二,果籽陪你做讀男讀女,輕鬆養成閱讀習慣。第一篇的受訪者Pierre Alferi當然是重量級,他系出書香門第,爸爸是法國著名哲學家Jacques Derrida,媽媽是精神分析學家Marguerite Aucouturier,而他自己也是多產創作人,以寫作、繙譯、教書和寫詩為生,他筆下的法國喜歌劇新譯《兩心花》,將於今年來港,在《法國五月》作世界首演。Pierre受父母薰陶,自言「一生活在書中(I live in books all my life)」,家中藏書三千,沒一本承自父親,「父親的著作和他的一生藏書,在他離世後已全捐國家圖書館。」他甚至預言,自己會死在書榻下,魂斷書叢中,做鬼也馨香。

幽默警世 奇幻《金驢記》

作為法國著名哲學家Jacques Derrida的兒子,Pierre Alferi預言自己會死在書榻之中,或許是每天被三千本書包圍着工作,他說大部份時間與書相處,愛書程度能在以下言論中窺探:「如果被困荒島我只能帶一本書,等於賜死。」

Pierre以書為伴,更說要被三千本書包圍,寫作才有靈感。弱水三千,要他只取一瓢飲,他露出割肉般的表情選上他近期潛心研究,融奇幻、幽默、言情、警世於一身的古典拉丁語著作《金驢記》(The Golden Ass,或譯《變形記》),強調此乃開一代文風的奇書,搞笑地將時代風貌盡收眼底。「《金驢記》估計是世上最古老而完整的章回小說,講一位迷戀魔法的仁兄誤變成驢子的奇幻經歷。此書由許多小故事、人物串連出意想不到的原創情節,敍事形式、思想、甚至結局都殊不簡單和跳出狹義,在十九世紀出現簡直是驚為天人的創新。」Alferi滋味地說。
《金驢記》是一部拉丁語小說,原著由古羅馬作家阿普列尤斯(Apuleius)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廣被流傳,甚至對近代歐洲小說也起了重要啟示作用,其風格似神話又似民俗風情畫,被喻為窺探人間陰暗面的諷刺小說,「簡單而漫畫般的情節,卻蘊藏大道理。」醉心魔法的主人公變鳥不成誤變驢,展開了其苦難的奇遇,被拐而先後淪為強盜、農夫、街頭騙子、磨坊主人及貴族廚子的奴僕,閱盡社會各種奇聞軼事和男女風情等。Alferi認為,作者敍事生動、手法幽默,最妙在於借動物之口暢所欲言,以嬉笑怒罵方式抨擊時弊,「結局最搞笑,他在廉恥之心感召下,逃避了與一位惡婦當眾表演做愛的鬧劇,令埃及女神施恩讓他恢復人形,寓意頗深。」

《金驢記》插圖本。Alferi認為《金驢記》是現存的歐洲古代神怪文學中最重要的一部,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社會心理小說,透過動物的口,反映了公元二世紀羅馬帝國外省的民俗風情和社會文化心態。

《金驢記》中文譯本。

Alferi父親是法國當代最重要和最受爭議的哲學家之一,法國總統希拉克曾讚揚他是解構主義和女權主義的鼻祖。

記者:鄭天儀
攝影:鄭天儀
編輯:黃子卓
美術:古慧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