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運動人生】
六年來,黃媽媽每星期都親自從青衣來到阿公角山的院舍,陪黃兆樂上復康巴士,再照顧他到道場,轉了幾程車,乘東鐵綫到沙田再乘小巴遠征到山上的院舍,記者走一次都覺累,黃媽媽的耐力確是非同小可,「反正要照顧兆樂怕他會抽筋,不如順道幫忙看顧同行的學員吧!」有黃媽媽在,其他學員的家長才放心子女跟着上武術班。她的兒子黃兆樂(27歲)本身是孖仔中的弟弟,出世時因缺氧,導致小部份控制手腳的腦細胞受損而不良於行,手腳無力。
來到「哼哼哈嘻」之聲此起彼落的道場,兆樂和一班穿上道袍、戴上拳套、運盡全身氣力在練拳的學員正在練習。沒有凌空飛踢,沒有轉身劈板,也沒有電光石火的激鬥場面,坐在輪椅上,撐起雙手、蹬直雙腿都有困難的他們,每個星期堅持來到這裏,享受能揮拳的幸福;全賴十一年前李安東(Anthony Li)創立了輪椅武術。
埋頭苦幹過後,我們很自然會伸個懶腰舒展筋骨,卻從來沒有想過,這個蹬直身子的動作,正是傷殘學員練習輪椅武術的動作之一。輪椅武術的創辦人Anthony說:「這是輪椅武術的基本伸展和套拳練習,我們基於跆拳道的基本動作,再融入了不同的武術創作出這套運動。」果然轉眼就看見有學員在耍跆拳道招式,有些在玩極似泰拳的搏擊和李小龍式雙節棍等,「傷殘人士有很多困難和限制,單一跆拳道未必適合所有殘障的朋友。」
Anthony十三年前大學畢業後於傷健協會工作,開始接觸不同的傷殘人士。傷殘人士的生活都非常隱閉,Anthony會到各區尋找不同的傷殘人士,邀請他們參加活動接觸社會,後來也為他們找工作,公餘時間也會帶他們外出。有次到韓國參與一個當地教會的崇拜,親眼看見二三十個義工輪流為十多個聾啞人士繙譯,場面令他非常感動。「這啟發我如何幫助香港的傷殘人士更多。」本身是跆拳道教練,Anthony立即想到透過教授套拳,讓他們也感受到運動的好處,於是便聯同幾位跆拳道師兄弟搞了一次傷殘跆拳道班。「課程完結後,傷殘學員和他們的家人都很想繼續參加,我才開始認真計劃起來。」
喝令聲下 逼出小宇宙
Anthony於是成立武會,初期邀請物理治療師測試整套武術,看當中的招式是否適合傷殘人士,亦邀請了外國的空手道師傅來港交流,累積多年經驗改良,就成了這套「集大成」的運動。合資格學員還可獲得國際跆拳道聯盟頒發的證書。
「再直一點!」「耍多三次!」「我不會特別遷就他們,就視他們如正常人一樣,這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Anthony在學員上課前會特別測試他們體格,了解每人情況後才訂下合適的課程,這些喝令聲會把他們的「小宇宙」逼出來。「很多學員被自己身體的問題困住,自信心很低,輪椅武術反而push他們一步步嘗試突破,做到了他們便會變得有自信,身體和心理都有改善。」
準備考黑帶 進階做助教
Anthony刻意安排傷殘與健全學員一同上課,讓傷殘學員有更多接觸人的機會,也乘機讓傷殘助教學員每堂幫忙帶熱身和協助教班。
本來連拿起湯匙都乏力的兆樂,學習輪椅武術八年,現正準備考黑帶,並已經開始了助理教練的課程。黃兆樂的媽媽看着兒子,回想他學習輪椅武術初期還是很安靜、自信心很低,現在已感受到兒子的自信,「他很努力,假期回家就會叫我跟他練習『打雞髀』,漸漸他能夠伸直手臂,再對準擊中『雞髀』,我是一步一步看着他在改變。」開朗的黃媽媽笑着說。記者問兆樂:「那你現在是大師兄了?」「都有再大的師兄啦。」黃媽媽回答,兆康靦腆地笑了。在特殊學校的同學們見到他身體壯了、自信心強了,就跟他去玩。當中包括30歲的孫安平。
從一數到十 我有話兒
孫安平剛出世時因為抽筋住醫院半個月,後遺症影響了他的行動和說話能力。從前只會咿咿呀呀的安平只會用手勢來表達自己,學習輪椅武術四年多的他,現在由一到二十都差不多數到了。「教練讓他帶拳,要他喊一二三,他可能慢一點也不夠清楚,但起碼知道一至十是甚麼,聽慣了的同學也明白他的意思。」孫媽媽拖着安平的手,說兒子比從前活躍多了。「他現在會有很多話跟我說,『我今日打了套拳!』他有次回來這樣告訴我,笑着說學了甚麼姿勢怎樣打,我看見他這樣就很滿足。」
傷殘學員練拳時經常鬥嘴,非常搞笑,他們自己決定打甚麼拳,練甚麼招式。起初是導師教導他們,升級了就讓他們教導師弟妹,學員由受助者變成施助者,正是Anthony最想達到的目的。「你數錯喇!」「你打得太慢!」「有人客我哋要打好啲呀!」我在道場上看到一班學員的汗珠與笑臉,拳擊為他們帶來的歡樂,不言而喻。
跆拳道教練 李安東
輪椅武術由研習跆拳道廿年的教練李安東創立,一次韓國交流發現當地教會對傷殘人士很好而深受感動,啟發他用自己的興趣去幫助香港的傷殘人士,於是成立了香港輪椅武術總會,讓傷殘人士有活動和接觸社區的機會。
跆拳道學員 陳泰然
學習跆拳道十四年,跟傷殘人士一起上課已六年的陳泰然說,平日練習辛苦很易想放棄,但見傷殘同學堅持多年,很珍惜每次練習的機會,就令他不放棄,也投入幫助帶領他們的工作。
輪椅武術的營運
「輪椅武術」是一個註冊的社團組織,現在由李安東一人主教,另有三名殘健助教,四名在接受殘健助教訓練,其餘傷殘學員約十五人,還有十五名健全的跆拳道學生接受過輪椅武術教練訓練作後備支援。Anthony無論有多忙,星期二總會抽空來到旺角教班支持學員打下去。
Anthony曾兩度申請加入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但被當局以「會章有問題」這含糊的答覆拒絕申請。「其實我們想加入,不是要爭資源,而是想要一個身份的認同,希望在社會上有一個政府認可的體育界別身份。」過去Anthony和其他導師都是義工性質授課,因此不能成為港協奧委會的成員,很多基金都不接受他們的申請,包括康文署的資助。
武會營運支出主要來自復康巴士的租用、體育用品的添置、經營網頁的費用、舉辦交流團和其他活動的費用等,每年大約花費兩萬元。多年來主要靠導師和朋友間的捐助籌得。而場地則因與傷健協會合作而豁免,不過申請預約場地則要每次預約,偶有預約不成而沒有場地的問題。「雖然好像很遙遠,我的願望是這套香港自創的輪椅武術能成為殘奧項目之一。」
武術以外
左/表達能力正常的學員,會負責打理便利店,向客人介紹商品和收銀。右/大部份學員與兆樂一樣於鄰舍輔導會怡欣山莊寄宿,周一至周五會留在院社生活,周末才回家。
記者:容慧心
攝影:林栢鈞、楊錦文
編輯:黃仲兒
美術:黃思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