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和讀者告訴我,《「國服」招搖過市》三人組,他們也在鬧市商場和行人自動電梯見過:寬袍大袖長裙曳地的兩女,和戴官帽穿官服的一男,路人取笑揶揄,他們回應是「國服」,反沾沾自喜。我見到那回在AEON超市,倒沒什麼大驚小怪,畧為側目就無人理。
至於兩會期間政客聯倡所謂確定國服復興中國文化之議,更加天真爛漫──因為他們不是鬧着玩的,而是在最高權力機關議會煞有介事地媚主表忠邀功的,這才如內地所喻之「雷人」。
中國五千年來戰火頻仍屢遭謀篡侵佔,元朝蒙古服、清朝滿服、旗袍、馬褂……都是「國恥」而非「國服」;唐朝豪放衣飾我很喜歡,披披搭搭又自由,不過得封胸;各朝服裝均廉價山寨古裝,橫店大量供應。中山裝、江青裝也是共黨國恥,解放裝?中國以「黨」先於「國」,數數兩會座上代表有多少人持外國護照?他們已不做中國人了,還當共黨人?市面上明星名人則早已勾結外國勢力當時裝品牌代言人了。
「國服」也得在禮義之邦一些資質優雅有文化有骨氣的人穿上,才有「國」之風範,若奴才傀儡沐猴而冠,連那幾個呃Like小朋友也比不上,更屬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