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周是有其他題目想寫,奈何財爺上周公佈預算案派糖兼如此落力「扶創」,又怎麼好不插兩句嘴。估計這份預算案將再次印證,政府官僚思維一日不變,增加幾多撥款最終也徒然,最後又是好心做壞事收場。何解?外行「領導」內行的結果──南轅北轍是也!
表面上看,預算案扶持創意產業政策似乎不少,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五十億元、科技園預留五千萬元設「科技企業投資基金」、向「創意智優計劃」注資四億元、三億元推行「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五億元推動時裝業、兩億元優化「電影發展基金」、「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和發展支援基金」注資十五億元等等。
上述扶持創意產業的建議撥款,大大話話近百億元,但又是表面好睇、實則無用。以預算案最有「創意」的美食車為例,一架要幾十萬元,然後話是用來推廣本地美食,琜晒頭!若果政府純粹想以本土特色美食來推動旅遊、消費,可以劃多些小販區。如果想要鼓勵年輕人創業,放寬小販條例發牌及規管政策就OK,讓創業者平平哋幾千蚊買架木頭車開檔,更為實際。試問台北夜市,人家會規定創業者必須去幾十萬買架美食車才能開檔嗎?
但估計政府是終於意識到想推動創意產業(搞startup那種),必須學新加坡般大灑金錢,扮演扶持角色,優化創業環境。例如降低創業的「三座大山」──人才、推廣、租金。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最有效的辦法是優化市場化的資源分配與流通,而不是自己再設立另一套遊戲規則去分配資源。例如以香港人認為最頭痛的租金為例,近年co-working space大增,租金其實基本已經不是大問題了。比起偏遠的科技園區、數碼港,這些市中心的解決方案對創業者來講遠為實用。偏偏政府喜歡勞師動眾設立一個問責局,開設林林總總基金,要經營者玩填表作文遊戲,來滿足官僚系統的「標準」。
講講科技園預留五千萬元設立的「科技企業投資基金」,聽聞是配對基金。即是說私人投資人對企業進行投資,政府會投入資金去match。配對基金的設計思維是,既然有專業的天使投資者肯真金白銀畀錢,政府搭順風車可以降低風險投資的風險。
配對基金值得肯定,因為這種市場化的方式絕對比通過甚麼官僚評選方式來配資強得多。當然,問題還是會有的。例如新加坡的配對基金便被指浪費資源養懶人。因為很多不適合創業的人聞到了「錢途」後,不顧機會成本跳出來博一鋪。有些人一旦拿到了投資,就慢慢燒政府錢,玩幾年。這些問題在新加坡確實十分明顯,政府出錢鼓勵年輕人創業,並且無論項目最終成功與否,都不用償還。結果是,大學畢業生一窩蜂爭住「創業」,幾年後幾乎全軍覆沒,可以持續的近乎鳳毛麟角,但虧蝕全由新加坡納稅人埋單。
其實這個配對制度引進一些改動。例如由天使投資者作為主題去申請政府的項目投資補助,政府一開始不要求任何回報的專款專用形式撥款給該投資項目,然後按年期分批讓投資人決定是否轉換成項目的低息可換股債券。
簡單來說,就是每年到一定時候政府要求從投資人基金那裏收回一部份項目補助金,投資人自行研究到底是想還款給政府,還是選擇把自己一部份的項目企業股份作為標的物發可換股債券給政府。這樣一來,就算創業者想當政府是老馮投資人也不會長期同意,而且此舉等同逼投資人做定期的真金白銀項目審核,如果老老實實覺得是寶,就請提早還錢給政府換成私募資金,加速公眾資金回籠,扶持另外的項目。如果要繼續霸住低息公眾資金,就請分享投資項目將來的股份收益。如此一來,既能避免「失敗」項目繼續霸佔公款,又能提高撥款的turnover rate。
其實天使投資人用這種最初不設還款期的convertible note去制衡startup蠱惑仔的手段也是硅谷風投行業市場博弈下不停進化的產物,政府不改官僚作風,換換腦袋,即使通過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注資多百億元,最終只會度出幾十萬元美食車賣魚蛋的「屎橋」,認真勞民傷財。
無謂君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