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指農業園形象工程

農民指農業園形象工程

【本報訊】新農業政策公眾諮詢本月底完結。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昨主辦研討會,逾六十名農業界代表、學者出席。有出席農民認為,港府倡議的農業園只能令少數農民受惠,擔心本地農民最終會被邊緣化。不少與會農民促當局直接資助。
當局擬設的農業園約七十至八十公頃,由政府出租予農民耕種,園內土地劃分為傳統、有機耕種及現代化高科技耕種。初步構思租約期五年,可以續租。

最多容納200戶

元朗樂樂有機農場負責人張典雄說:「農業園似一個形象工程,有耕作,又可畀人參觀同旅遊,好似多咗個嘉道理農場或者迪士尼樂園」,惟農業園面積有限,估計最多容納二百名農戶,全港目前有多達一千九百名農戶,加上講究科技、技術轉移,憂最終會將其他農民邊緣化,甚至淘汰。
另擔心當局引入內地農戶,影響本地農民生計,冀當局直接資助租金,鼓勵地主向農民租地。同場另有農民批評農業園恍如豪宅示範單位,大部份農民都不能受惠,建議當局現金資助本地農業發展。
土地正義聯盟朱凱迪批評,新農業政策擬建的農業園忽略小農戶,建議港府參考台灣設立市民園圃。
與會的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農業)廖季堅表示,農業園選址未定,也未確定有多少有機農民可參與。
園內可供原址農民、受政府工程影響的農民進行耕種,其他為公平競爭,包括有機農民、傳統農民等。
■記者梁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