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魚嫩豬未必一定好 - 唯靈

老魚嫩豬未必一定好 - 唯靈

人日「老魚嫩豬宴」眾友對嫩豬評價不一但對老魚卻同聲讚美。
老魚是養了四年的大生魚重逾三斤,起肉配鮮菇、鮮百合、榆耳和荷蘭豆炒球爽滑甘美十分可口,最難得的是魚味豐美與海上鮮相比亦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老魚嫩豬」並非愈老愈嫩愈好,魚太老肉質便粗硬,豬太嫩則肉味不足。
往昔生劏逾百斤的大龍躉價錢最便宜者為龍躉肉以其肉質粗硬了無佳趣之故。
整條龍躉最值錢的部份是魚頭對下三節頸骨,因為食補家認為滋補功效甚大。
其次龍躉扣與龍躉腸亦為食家所珍認為質感甘美別饒妙趣。當年一般人對海洋生態認識不深未聞珊瑚魚內臟有積聚雪卡毒危險之說,故而吃得心安理得,時至今日相信敢於冒險的老饕已為數不多了。
且莫說逾百斤的老龍躉,就是十餘二十斤的海斑肉質亦已有粗硬之弊,是故鏞記甘健威在生之日作炆斑翅,炒斑球之用的海青斑例必採用十斤左右者。
剛滿月尚未斷奶的嫩豬雖然肉嫩骨軟自有其可取之處,但肉味卻嫌較薄不及五六斤重乳豬那麼滋味豐美。
說到吃豬不由想起當年中環楚記的燒肉,那些十餘斤重的中豬肉質肉味甘腴豐美的佳味如在目前,遺憾的是如此雋品再也難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