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要經過壓力測試,銀行做生意都要經過壓力測試。聯儲局上周四公佈美國三十一間銀行通過第一階段壓力測試,測試情景係假如樓價跌25%、股市跌60%,銀行頂唔頂得順。
金融海嘯嘅教訓係除咗槓桿玩太大,另一項則係資產風險太過依賴評級機構去釐訂。部份睇落好安全嘅資產其實唔安全,但評級冇反映。所以巴塞爾協議III更注重銀行資本充足率同壓力測試,尤其係以唔同情景估算銀行能否應付流動性緊張。
上星期金管局出招收緊按揭後,亦收緊銀行按揭貸款資本充足率計算法。收緊按揭貸款資本充足率計法唔係辣招一部份,但資金成本貴咗,有機會間接令銀行加息。
銀行加息壓力增
所謂資本充足率,即係銀行嘅資本基礎同風險加權資產比率。巴塞爾協議III規定最少要8%,金管局可以按《銀行業條例》第101條提高至不超過16%,而現時香港整體銀行嘅資本充足率係16.8%。
銀行計信用風險同需要幾多資本,有兩種計法,一種係標準法(Standardized Approach),另一種係內部評級法(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IRB),後者即早前金管局所提嘅內評法。而內評法又分為高級同基礎兩款。
IRB考慮嘅信用風險要素,包括違約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PD)、違約後損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違約曝險率(Exposure at Default,EAD)、到期期限(Remaining Maturity)四項參數,着數之處係,銀行可以按內部數據得出上述幾項參數。用現時流行嘅講法,即大數據模型。大型銀行市佔率高,資料夠齊,歷史數據覆蓋面夠廣,所以傾向用IRB。更重要係,用IRB可以將風險權重壓到比標準法低。
問題就是,過去十年香港樓市總體上都係升市,二○○八年回一回又再上,PD、LGD等自然低。據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指,現時香港用IRB嘅銀行有八間,而呢八間銀行,已經佔咗按揭市場八成市佔率。其中三分一達到按揭風險加權比率15%要求,但其餘嘅比率只有6至8%。所以銀行要考慮將資產配置調一調,或者加息。
金管局嘅做法係防風措施。聯儲局委員到目前為止,喺加息問題上仍然彈出彈入,但留意其口脗其實係持續壓縮市場預期,目的就係要做到凌波微步,水波不興。上周五收市美國十年債孳息急升6%,就業數據強勁,三月十八日聯儲局嘅聲明取消「耐心」用詞機會非常大,則加息周期當在六月開始。
Mr. Treg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