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手機一震,收到全港第一大黨譚耀宗主席的玉照。主席被改圖,一身清裝,嚇得我,回他:夜麻麻,冤有頭債有主。朋友遂於附圖表心跡:支持他永久穿國服,從來沒有一個人帶着眼鏡穿着清服而不突兀,他得咗。
其實,眼鏡早在清朝就從西方勢力傳入我國,配清裝沒違和感一點不稀奇。朋友可能看得本土獨有殭屍片太多,以為但凡殭屍先生都穿上滿清服飾,殊不知走肉行屍,古已有之,於今為烈,至於何故只穿官府宮廷服,彷彿殭屍生前沒一個窮鬼,既要問問本土電影人了。朋友有可能看清宮片太多,一看那身裝扮,耳邊就響起咋的一聲,奴才遵旨,才錯覺這國服跟主席匹配。
港區全國政協這次提出確定中式禮服為國服的建議,無意中洩漏了政協們的工作機密。事緣陳婉嫻請他支持五個提案,說是跟民生有關,主席不問題目,不看一眼就簽名支持,可見一向忙於埋頭簽名以及收集簽名,內容可以不理,日子有功,以致擺下支持制定國服的烏龍。不支都支了,主席只能說,不錯,中山裝改良成國服也不錯。
錯,國服代表我華夏文化,據發起人之一文匯報社長表示,這套衣官是要來代替西式服裝,要傳承並傳播五千年歷史古國的文化軟實力。中山裝之名來自孫文,而中山乃孫文逃難到東洋時取的日本名,全名叫中山樵。中山裝參考倭寇裝束,一陣鬼子味廁所板除之外,也有民國範,政治不正確。
國服該往何朝參考?唐朝免談,若忠於時代,外媒可沒有空把女高官剪成大頭武媚娘。本來漢服與明朝衣冠皆可取,但社長說了:「當然不能完全說西裝就是西方文化殖民的象徵,但不可否認的是,西裝是伴隨着隆隆炮聲傳入中國的。」的確,現在內地活動指定衣冠有時會說明:請穿正裝,正裝者西裝也。西人洋服成正宗裝束,有損國體,除了外來,還勾起外侮國恥,基於此,宋元明清服飾,也帶有封建時代百姓被皇帝殖民的象徵。
念千古之悠悠,唯獨解放裝最能破四舊,立新中國風,是國服不二之選。再不然,中式婚嫁穿馬褂也算合適,有資格穿的,都有皇馬褂風範,是中式傳統文化之精髓,不為時代淘汰,不為外國勢力所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