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潮文:良心發展商不易做 - 地產小子

地產潮文:良心發展商不易做 - 地產小子

自從潘慧嫻的著作《地產霸權》一紙風行以來,香港一眾地產商備受批評,「地產霸權」更成為他們的代名詞。最近某地產商在新春團拜宣傳將軍澳一個即將開售的新盤時,強調希望做一個有良心發展商,讓買家感受樓盤的心思,感受項目的物超所值。香港地產商不是開善堂,這論調到底是突破盲點,還是宣傳手法,有待進一步證實。
香港不少地產商屬上市公司,要以股東利益為最大任務,發展商每年的售樓目標、數量、營業額與利潤便成為互相比較的範疇。不少發展商的市場部往往擁有最大話事權,建築師只能跟指令行事,開則時只以賺取最大利潤為目標。就以灣仔的嘉薈軒與囍滙兩個市區重建項目為例,兩個樓盤大部份單位的所謂開放式廚房,均只建有一個體積極細的「廚櫃」,假如不擴大廚櫃便難以煮食。這種設計明顯針對「豪客」作收租增值之用,而目標租客相信是在金融區上班的「高增值人士」,這批投資者與「豪客」較一般市民能負擔高一截的樓價。地產商深明此道,當然只照顧這批「豪客」。
除了房協的私樓,近年新盤的實用性備受質疑,要做良心發展商,就要從開則上充份照顧一般家庭的需要。香港社會以華人為主,也有不少印巴籍人士,這些家庭普遍喜歡明火煮食。不少新盤只有開放式廚房,備餐空間普遍有限(除了天晉IIIA、悅目等新盤建有較大廚櫃外),即使準備日常餐點也有困難。而新盤盛行的無窗浴室,就要面對抽風系統維修或故障時的衞生問題。樓盤到底會成為「良心之作」還是「梁心之作」,要視乎單位能否滿足市民長期居住的需求。

地產小子
http://propertykids.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