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是一隊大樂隊?
大樂隊(Big Band)其實是一種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左右開始興起的一種音樂形式。大樂隊標準的編制是五支色士風,包括中音(Alto saxophone)、次中音(Tenor saxophone)各二,上低音(Baritone saxophone)一支;銅管八支,包括小號(Trumpet)、長號(Trombone)各四支;再加上由爵士鼓、鋼琴、結他和低音提琴組成的韻律組(Rhythm section)合共十七人;再隨意添上單簧管(Clarinet)及長笛(Flute,或由色士風樂手兼任)、敲擊樂器和歌手,加起來近二十人,真是「唔打得都睇得」。
大樂隊樂師眾多,但最早上台準備的往往是小號手。當其他成員還在說笑聊天的時候,吹小號的樂手已乖乖的坐在台上為樂器加潤滑油、調音和替口唇熱身。小號聲音又響又亮,出了錯是沒法躲,而且只有三個鍵,控制聲音主要是靠口唇和呼吸,稍有差池就走音。
大樂隊經費浩大,很難維持,因此Big Band Music在四、五十年代就開始式微了。香港以前的酒樓硂夜總會都有駐場的樂隊,規模比傳統的大樂隊較遜。近年卡拉OK興起,有樂隊駐場的去處買少見少。就算是標榜有現場音樂的酒吧或酒廊,大多都只是用一隻電子琴來伴着歌手唱歌,甚或只是以平板電腦播背景音樂來伴唱。
有樂隊在現場演奏,氣氛自然和只播錄音的演出不可同日而語。悄悄地告訴你,每月第一個周六晚,在中環怡和大廈地窖的餐廳有Big Band表演。二十多人的大樂隊,由中硂日硂菲硂歐硂美的爵士樂高手組成。不收入場費,還加插了現場觀眾可參加的Swing Dance,絕對是超值!
鍾尚志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