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專欄「開張」初期,寫過一篇題為「全職?半職? 三高媽媽的抉擇」的文章,探討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婦女轉為全職媽媽後面對的困難。那時候覺得,所謂全職、半職,不過是每個家庭各自的抉擇。兩年下來,發現原來社會風氣、政府政策,才是左右主婦在照顧家庭之餘,可否兼顧工作的關鍵。
全職媽媽日常的工作很忙碌,朝七晚十一是等閒事。然而獲益於互聯網的發展,讓主婦們在洗衣煮飯之餘,可以抽空上網緊貼時事;生活圈子也透過社交網絡而重生,不致因離開職場,人走茶涼就斷六親。
今時今日的全職媽媽,跟我媽那年代已不可同日而語。統計處數字顯示,在30至59歲選擇不投入勞工市場的婦女中,約有518,800人屬料理家務者,據報當中近八萬人擁有專上學歷。在數目龐大的主婦行列中,超過四萬人表示若有合適工作,願意重新投入勞動市場。
然而何謂合適工作呢?鼓勵女性就業,政府只著眼於開辦更多託兒及學生課後託管服務、擴展僱員再培訓計劃之類。
對一班高學歷媽媽而言,等如藥石亂投。想當日回歸家庭,並非因為子女的起居飲食乏人照顧,而是不希望把母親的天職假手於傭人;對於已擁有大學學位或至更高學歷的主婦而言,需要的並非再培訓,而是能夠體諒她們的老闆與上司。
財政司司長在新一份預算案中提及:「鼓勵僱主提供更具彈性的工作安排,容許員工在家中辦公、引入兼職和多人分工模式,讓更多需要兼顧家庭的人士投入職場。」說得好,然而如何鼓勵呢?對不起,沒有進一步資料。
事業與家庭是否一定兩難全?從工作能力與成果而言,是可以應付的,應付不了的是外來的壓力。還未轉任全職媽媽前,我曾當了一陣子「兼職工」,所謂兼職,其實是由每星期上班五十小時減至四十小時,減的是薪金與返回公司的時間而不是工作量。然而,即使工作表現不受影響,總有人「唔抵得」,認為如此便是享有特權。
除非任職跨國企業,否則本地公司始終存留著濃厚的華人管治作風。員工在家工作,對守舊上司而言,等同趁機「偷懶呃鐘」。至於全職主婦,即使如何努力與時並進,不少人還是認為她們早已脫節。認識一位擁有碩士學歷,兼且在工作範疇已取得認可專業資格的全職媽媽,回歸家庭短短三年,因經濟環境轉變嘗試重返職場,寄出十多封求職信,竟然連一次面試機會也沒有。
三高媽媽是社會上一股強勁的勞動力,不希望「淺水浸蛟龍」,最重要是社會人士、尤其是以男性為主導的公司管理層「與時並進」,認同新一代主婦的工作能力,願意提供可遷就她們照顧家庭的「合適工作機會」。政府會制定青年就業政策,也會透過金錢鼓勵僱主聘用弱勢社群,對於家庭主婦就業,除了老生常談外,更需要清晰的政策指引。
Profile: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