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今年財政預算報告只容許地方政府、連同專項債務的發行債務上限為六千億元(人民幣.下同),遠低於市場預期;有分析指,由於去年地方政府透過隱性的地方融資平台發行債務規模已高達一萬六千七百億元,擔心為債務設上限,將不足以應付地方開支需求,為今年經濟增長能否達標添難度。
記者:周燕芬
法巴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陳興動表示,地方政府財政赤字預算出乎預期之低,二○一四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所發行債務便高達一萬六千七百億元,相當於今年地方政府財赤六千億元近三倍。此外,他指截至去年底地方政府至少仍有二十萬億元債務,部份將於今年到期需要進行再融資,故六千億元規模遠不及應付債務需求,因此,他估計屬影子銀行的地方融資平台於未來數年會繼續存在並舉債。
只容許六千億財赤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亦擔心,只容許地方政府六千億元財赤,並不能應對地方投資需求,因為短期內改革對經濟的負面效應將逐步顯現,地方資金來源又面臨較大壓力,公私資本合作投資亦非一朝一夕能見效;然而又要確保在建項目後續融資,以及應付部份新開工項目上馬。為確保今年穩增長任務完成,他認為有必要活用好3.6萬億元的財政存款。瑞銀則預期,地方政府投資項目在過渡時期內仍可以獲得銀行借款。
另外,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去年地方債規模仍在審核中;但強調地方債務總體風險可控,一些地區債務比例過高,將會更為重視。今年要償還的地方債本金將逾一千億元,可以通過發新債還老債解決。今後絕大部份地方債要準備自發自還,要建立責任制,並列於地方資產負債表,及對其進行信用評級;各省的債務情況將出現差異性。
冀拓展收費以還債
雖然預算法訂立之前地方政府是不可以舉債,他指地方債的問題是一個客觀存在現實。今年已明確為地方債設立上限六千億元,至於歷史性地方債務,將逐步消化解決。包括以項目有收益或拓展收費以還債;給予適度補貼及引入公私合作模式,轉化為企業債;若從公益性平台借來的地方債,通過發債替換原來平台債務,降低債息。至於由銀行貸款的債務,要按照契約原則償還;若融資平台發生變化,可透過雙方談判進行一些債務重整。
另外,他又補充今年政府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實質為2.7%,對於支撐經濟的發展、抵禦下行壓力,將發揮重要的作用;財政必須採取擴張策略,以避免經濟斷崖式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