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姐姐 守護菜與回憶

客家姐姐 守護菜與回憶

家。長輩總愛問年輕人,甚麼時候成家立室?但看着現在的樓價漲得令人咋舌,如果真要有樓有房才能成家,那婚姻登記處應該會很清閒。但家又豈只得四幅牆?這是先輩都以四海為家的客家人最明白的事。流着惠州人的血,李葆恒堅持種植母親留下的農田,也守着母親留下來的客家菜味道,那是最溫暖的家的回憶。
記者:謝翠玲
攝影: 楊錦文

李葆恒,人們都會喚她露姐姐,經常出現在各種跟本地農田有關的活動,一月她便參與過上水首次辦的農墟,除了介紹蔬菜,她也會分享做茶粿和其他食物的心得。近年新界東北的發展鬧得沸沸騰騰,露姐姐置身其中,感到保育社區的重要。「如果沒有親自打理過農地,又怎能把其中體驗跟人分享?」露姐姐說:「田地上除了蔬菜可以直接食用,其他東西也可以有很多用途,像那長在田邊的野生田艾,便可以拿來做茶粿。」露姐姐帶我參觀她的菜田,一片茂盛的蔬菜田就在眼前,椰菜和生菜長得像花,連芥蘭花和菜心花也漂亮可人,看她侃侃而談各種蔬菜的種種,還以為她務農已久,但原來她也只是重新拿起犂耙四年。數年前露姐姐見父母年事已高,便搬回家照顧雙親,也同時着手把母親在身子壯健時種落的田地重新整理。「其實我本來比較喜歡做西式糕餅的,但回來後便多了製作傳統惠州食物,都是媽媽以前做過的。」
回到老家,兒時的回憶全部浮現,說起種田,露姐姐會想起母親以前種的冬瓜重達四十多斤,「那個冬瓜比我還重呢!」說起茶粿,她又想起母親和父親的趣事。以前食物沒現在多花款,住得偏遠,不會隨便外出,想吃甚麼便得自己做,「我爸雖是教書先生,但很愛運動,食量很大,我嫲嫲說從前她包茶粿,爸都要吃三四十隻呢!」

露姐姐房子附近有一塊田,從前是她母親在種,數年前她接手耕種,守護重要的回憶。

茶粿縮細 味道依舊

我瞪大了眼,看着露姐姐手上剛包好的茶粿有掌心大小,這樣吃不會滯嗎?她笑說,父親喜歡的是鹹茶粿,同樣是糯米皮,餡料包括蘿蔔、蝦米等,包成角仔形狀,但一樣掌心般大呢。雖然現在她會把茶粿稍為縮細,但仍保持着老味道,因為這是來自母親的食譜。
除了做茶粿,露姐姐還從母親那兒學到惠州菜的正宗口味,像梅菜扣肉,甜鹹梅菜味道跟蒸燉得軟而酥的腩肉融為一體,但用的原來是鹹梅菜,因為甜梅菜不能長時間煮,都是媽媽傳給她的心得。雖然父母已回到天家,但他們留給露姐姐的,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家的味道和回憶。

蔬菜種得茂盛,菜花也特別漂亮。

用來做茶粿的植物田艾。

李葆恒

乳名露姐姐,現在是半個農夫,拿手的惠州菜得自母親真傳。原職補習老師的她數年前搬回家中照顧父母並開始重新種田,並以此體驗作分享,落力推廣本地農作物。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客家菜中最有代表性的菜式。惠州盛產梅菜,露姐姐吃過不同地方不同版本的梅菜扣肉,還是覺得媽媽以前做的最合自己口味。惠州客家人喜歡帶甜的梅菜扣肉,但卻會用鹹梅菜來做這個菜,因為鹹梅菜比甜梅菜更耐長時間的蒸燉,煮完不會溶溶爛爛,只要把梅菜浸淡再加片糖炒過入味,蒸過後會發出獨有的梅菜甜香。

材料

五花腩肉:1斤
鹹梅菜:12両
薑:5片
生抽:1湯匙
自浸花椒酒:2湯匙
片糖:3/5塊
鹽:少許
油和水:各適量

做法

1.原塊五花腩先放入沸水中汆水,撈起,抹乾水。另起油鑊,下油,把五花腩煎至每面帶金黃色。放涼後包好,放入雪櫃雪至硬身,取出,切成半厘米厚件備用。

2.鹹梅菜浸水至淡身,擠乾水,切粒。燒熱鑊,下油,放入拍過的薑片,下梅菜粒和拍碎的2/5塊片糖,炒香。另備一碗,放入五花腩件,下生抽、花椒酒、1/5塊片糖碎和鹽醃味。

3.備一深碗,將五花腩件排列整齊,鋪上炒過的梅菜粒,再把薑片鋪在上面。把醃肉的汁料倒回碗中,再加水至梅菜同高度。

4.原碗放入鑊中,隔水以中火蒸一小時。取走薑片,把蒸出的湯汁盛起,把梅菜扣肉倒扣碟上,盛下的汁料淋回扣肉上。

梅菜 鹹甜有別

惠州以梅菜聞名,梅菜以冬芥菜製作,經三蒸三曬製成,有說是因為在每年春天梅花開時收成所以叫作梅菜。梅菜分鹹、甜兩種,甜的用來蒸肉餅、蒸魚等,鹹梅菜則可浸淡再加甜來做長時間蒸燉。

客家甜茶粿

客家茶粿有鹹有甜,通常用花生、眉豆和芝麻等材料,但露姐姐更喜歡用甜味圓潤的紅豆來跟清香的田艾皮配合。田艾除了用來給茶粿添上綠色,汁液還可以令茶粿皮更煙韌。至於茶粿的皮料,喜歡軟身的會用上純糯米粉搓皮,但加點粘米粉則可令茶粿更挺身,也更易成形。

材料

糯米粉:600克
粘米粉:30克
水:300毫升
片糖:1/4塊
艾草:適量
油:1湯匙

餡料

紅豆:500克
水:適量
片糖:半塊
油:少許

做法

1.紅豆浸兩小時,加入煲中,水要蓋過紅豆,煲滾後收小火煮15分鐘,蓋上。熄火焗15分鐘再開火煮滾,重複約三次或直至紅豆腍身。取出後隔走過多水份,轉到鑊中炒至水份收乾身,加入片糖碎和油一起炒勻,放涼備用。

2.艾草加水烚煮至軟,切碎,再剁成茸備用。另把片糖加水煮溶成糖漿備用。

3.混合糯米粉和粘米粉,加入艾草茸和熱糖漿,搓勻成不會黏手的軟粉糰,加入油,再搓勻。分成約高爾夫球大小。

4.每份粉糰包入紅豆餡料,收口朝底,壓扁放在已掃油的牛油紙上。

5.煲滾水,把茶粿粉糰排在蒸籠上,大火隔水蒸十分鐘即成,可稍放涼讓水氣消散才食用會更煙韌。

田艾 夏天不會長

平日見到的艾草都是有如羽箭的樣子,但惠州人還會用上的是這種叫田艾的植物來做茶粿,田艾另一名字為鼠鞠草,在田邊野生而長,露姐姐沒有刻意種植,並要每年四月前收割好,曬乾備用,因為夏天田艾不會長,到八月才會開始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