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聯和移民 - 曾志豪

退聯和移民 - 曾志豪

很多退聯的理由都非常牽強,例如追究雨傘運動失敗的責任。
首先,雨傘運動期間大家不是流行「沒有大會、只有群眾」,「學聯不代表我」的標語在旺角貼通街嗎?既然學聯不代表我,為何雨傘運動失敗,責任卻全部歸究「大會」學聯,卻不見「群眾」躬身自省?
再者,即使雨傘的失敗完全是學聯責任,但學聯是組織而不是人,按常理,便叫學聯諸君道歉下台或者再加切腹下跪好了,舊人下台,新人選上即可,為何連組織也要拆台?等於曼聯輸波,炒雲高爾好了,為何卻要解散曼聯?
再者,球隊落敗直接炒領隊,正確嗎?這種做法對球迷來說叫有所交代,出了一口氣,也帶給球迷一種虛幻的期望:「只要炒了領隊下次成績便會好」。
但你看看把莫耶斯解僱後,曼聯仍未回復爭冠行列;同理,難道沒有了學聯的雨傘運動便會成功?
又有一說,指學聯組織積弊叢生無藥可救唯有推倒重來浴火重生。這種說法很有點文革時「把舊世界打個天翻地覆,打個落花流水」的意味。
若根據此邏輯,香港的立法會議員理應「退會」,因為立法會制度有病功能組別盤踞不走,議員應當集體退會。再下一步,如果有大學生覺得自己本校的學生會不代表自己,或者學生會做出任何錯誤決定,便會發起「退學生會」行動。反正新世代不要集體不要大會只要個人,如果各間大學個別行動比起結成學聯更能推動社運的話,那不如連大學這個包袱也揚棄,大學生以個人名義行動,豈非更自由更靈活?
我不是學聯粉絲,我只是覺得退聯這種「遇事便退、意見不合便退」的做法很可笑,其本質和某些中產一遇到香港風吹草動便喊「移民」無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