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手作,會成癮。有了1.0的作品,會想做2.0的,3.0在腦中盤旋,無限進化,煞不停。華哥是個木匠,為人家做過不少木家具,自家零框架,把喜好放大無妨,一於木到盡,木天花、木樓梯、木牆、木窗……。華哥廿年來,大修小補,總是向難度下戰書,櫃門做三角形、把木地板混搭鋪上牆、鏤空木材鑲進瓷磗等,細意經營,工匠都是浪漫派。
記者:葉青霞
攝影:伍慶泉
華哥笑說自己的名字「周玉華」是個「女仔名」。「玉華」乃美玉,成大器要經琢磨,他的房子,就是那塊玉。把自己的家做好,得靠一雙手,和注重細節的心思。這個木頭家也源於他的敏感與細膩。
二十年前,華哥看中村屋的二十呎高樓底,知道只要向上發展,空間就更好用了,於是他在房子兩端加建閣樓,一個用來放雜物,一個間成自己與太太的睡房。除了實用的居住空間,他還看到可以天馬行空過手癮的創意空間,結果他花了整整兩年去建構這個家,時間那麼長,都因他總是無視困難,例如把木板鋪在拱狀彎曲天花。「這很費工夫,要先把木板用模具弄彎就位,還要搭建極高的工作台,上上落落。」華哥的房子是活的,永遠在蛻變。訪問前兩天翻新了房間牆身,新計劃是重整開放式廚房。
童年玩伴 木碎做玩具
迷戀木頭,主要由於它曾是玩伴。「小時候屋企附近有間幫人釘木箱的小工廠,我去拾人家用剩的木碎,做玩具給自己,發現刨木會有些捲曲的木屑,很像電話線的,好有趣。」認真玩,到中學時,已有點手藝了。「那時興踩滑板,我也曾手做一塊。」中三畢業,他選擇了在傢俬店當木工學徒,滿師後去做裝修,主打木工。三十年,工多藝熟,技術無得輸,但眼光美感才是關鍵。他會為家具綴以繪有漂亮花紋的瓷磚,令木製品顯得粗中有細。可是要把小磚天衣無縫地嵌入木頭之中,工序可不少。「要用工具在木面挖個剛剛好的空間,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但如真的較好看,我不會嫌工多麻煩。」
把細節看得大,才值得稱為「匠」。那堵年前才添加的特色牆,在我眼中那是一幅以木地板為顏料的壁畫,鋪砌它是個浩瀚工程。「淺色的是楓木,深色是紫檀木。本來我打算用已拼合深淺木色的一大幅地板,省時省力,但不希望駁口都在同一位置,太呆板。」太就手,達不到他的高標準,他於是改買幼身地板,寧願逐一組合。「圖案其實沒預先計劃好,很隨心,後段曾擔心紫檀木不夠,哈哈,最後還算順利完成。」
華哥強調,做,不難,構思才最惱人,有時甚至會為此寢食難安。「之前想在屋前加個雨擋,試過拉張椅出去坐低左思右想,晚上諗到瞓唔着,都唔知點整好。」最後他為木雨擋加上了玻璃窗,不會遮光,也不會擋了藍天,角度剛剛好,效果極佳,心思沒白費。
最愛橡木 木質穩定
接觸過各式木材,最得華哥心的是橡木。「有些木材日子一久就變得脆弱,但橡木不會,木質相當穩定。柚木也靚,但橡木本身淺色,越用越深,越老越有味道。」上等好木,有如佳釀陳年,可惜香港好木難求,非木匠friendly之地,尤其運輸沒那麼方便的十數年前。「那時要找較大件的原木真難,電視櫃那兩件四吋厚大木頭是在專造街市肉檔砧板的店子找到的。」現在尋木總算可北望神州,大大塊的實木一樣找得到。外國鄉郊小鎮有很多精緻木家居,可是香港天氣潮濕,實行不易。「初搬進來都有白蟻問題,但杜蟲後就可以了。而且只要木材本身焗得乾身沒水氣,再加上防潮表面,問題其實不大,反而不建議用木地板,因地下的水氣始終較多。」
採訪當天,我們臨走前,他雀躍地提醒我們要拍屋頂照片,原來那裏數天前開了些野生洋吊鐘。我與攝影師兩個城市人,意外地得到賞花的片刻,都說工匠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