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落山步幅勿太大
行山要節省力氣、減少受傷風險,最重要掌握上山及落山技巧。上山時,避免直衝上山,以「Z」形步法上山,可減少上山的斜度及節省力氣。行走期間,應避免步幅太大,不宜跨大步,可減低跌倒風險。另外,呼吸節奏保持慢及深,放緩步伐,可以讓更多氧氣進入肺部。
另外,上山時,每一個踏地動作,都要整個腳板着地、腰部保持挺直,重心放前,但不要過度前傾,避免加重頸背部的壓力。
落山秘訣包括,先落地的前腳膝頭要略曲,重心傾向後;打側身落山,有助減低膝關節的壓力。一旦急於落山,例如一口氣衝落山,容易發生意外,關鍵在於集中精神、慢慢落山。另外,雙手自然擺動,可加強身體的平衡及協調,避免一邊落山、一邊玩手機或影相。
避免穿新鞋牛仔褲
行山人士中途抽筋或扭傷,應即時休息,若有冰或包裝凍飲在身,可冰敷舒緩疼痛,並適當包紮傷口。如出現抽筋問題,可做適當伸展運動,有助放鬆肌肉及舒緩抽筋。長時間行走,足部會因經常磨擦,建議可先在較容易磨損的位置貼上膠布,最好隨身攜帶膠布,以備不時之需。
此外,避免穿着新鞋行山,提防刮腳;行山穿着普通波鞋也足夠。船襪的襪頭太短保護不足,應穿有一定長度的筒襪。牛仔褲透氣度不足,會增加與皮膚的磨擦,弄損皮膚,宜穿着透氣、柔軟及快乾的長褲。
行山後,身體或會感到乏力,尤其腳部肌肉痠軟,若沒有明顯紅腫及疼痛症狀,可採用熱敷方法作舒緩,配合伸展運動,有助加強血液循環及加快復原。如有腫痛等發炎症狀,則宜冰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