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痛有道:手術後急性痛楚處理

理痛有道:手術後急性痛楚處理

手術難免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組織損害,故手術後病人需要時間讓身體復原,並接受一系列治療促進康復,當中緩痛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因為適切止痛,可舒緩病人對手術後創傷的身心壓力反應,減少術後併發症如肺膨脹不全、深靜脈血栓或腸梗阻等。從而得到充份休息,加促進程。
術後藥用止痛方法有很多種,可以口服、塞肛、皮下、肌肉或靜脈注射,又或是病人自控止痛器給予止痛。區域性神經阻隔術也是十分有效的止痛方法。按照基本理念進行多管齊下整合用藥及定時服用的模式,確保病人體內止痛藥份量穩定,達致理想的止痛效果。

嗌痛非弱者表現

不少人對止痛藥會有一些誤解,例如止痛藥會上癮、應該在痛楚時才服用止痛藥等,要知道手術後,尤其首兩天,在傷口還沒有癒合時痛楚會比較劇烈,所以定時使用止痛藥會較理想,短暫而正確使用嗎啡類止痛藥是不會有上癮的問題,也不必擔心出現長期性的副作用。止痛藥量由主診或痛症科醫生緊密跟進及調校,隨着傷口癒合,身體機能復原,止痛藥量會下調,大部份病人康復後均不再需要服食止痛藥。
另一常見誤解是能忍痛就忍,嗌痛是弱者的表現。其實這想法是大錯特錯。情況就如生病需要服藥,感到痛楚就需要處理,毋須令自己飽受不必要的折磨。要明白免於痛楚是病人的權利。相反,處理不當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大大延誤康復進程,甚至可能演變為長期痛症,因此術後痛楚處理不容忽視。
隔周五刊出
撰文: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跨部門痛症綜合治療團隊痛症科趙澄碧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