暉灑自如:兩間發鈔銀行的頂層頭痕了 - 周光暉

暉灑自如:兩間發鈔銀行的頂層頭痕了 - 周光暉

羊年這隻羊認真好動,大新聞日日有。俄羅斯前副總理的暗殺,洛杉磯路宿者被警察槍殺,光復元朗的醜惡行為等等都是見血的大新聞。
這邊廂大年初七財爺在立法會向全體市民,特別是基層及中產拜年及派糖後,不足七十二小時金管局便宣佈即時進一步箍緊銀行系統就樓宇按揭的政策,把上周末的易手樓宇成交數目再度冰封。
那邊廂在倫敦,滙豐及渣打兩家在香港有發鈔權的銀行高層分別史無前例地被狂鏟。除渣打集團的主席、行政總裁及亞太區行政總裁會短期內離任外,滙豐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亦在英國國會屬下的金融監管委員會像死狗地被鏟及認錯。
渣打三巨頭被鏟的主因是業績差、管理不善及連串違規事情被罰,惹來幾大股東聯手決定換人,這是資本主義制度下,股東出撒手鐧行使最高權利又一案例。
這再一次證明人人羨慕的打工皇帝只是一時風光,人人稱呼你做老闆的輕飄飄,當真正老闆叫你起身時,你得馬上執嘢起身走,別無選擇。不過,我們不需要為他們退休或下台後的生活擔憂,他們在自己及自己友莊園之間的穿梭可能是用自駕私人飛機或直升機的。至於滙豐高層會有甚麼變動,我相信羊年內會有分曉。
滙豐與渣打的威水史與香港的殖民地歷史是分不開的。在金管局未成立前,滙豐長時間是香港的非官守中央銀行,其內部儲備在銀行賬目的透明度未進一步需要公開前只有少數人知道,曾幾何時其單一最大股東持股量亦不能超過一成。

從會計師行業來說,曾幾何時滙豐的獨立審計工作亦只是「鬼仔」才能參與,我相信老一輩在兩大工作過的會計師都會記得。
從我長時間觀察滙豐及渣打這兩家殖民地出身的銀行來看,其根深柢固的問題是管理層忽視了其在殖民地及前殖民地享受到的優厚及不平等的經營環境的價值及商譽,盲目不自量地向其他銀行業已非常發達的國家,如美國及西歐,以及政治複雜的地區,如中南美洲及金融風暴未發生前的某些亞洲國家等,作大量投資,引發起不同時間在不同地區蒙受的虧損。
簡單地打個比方,殖民地時代當他們未遷冊及總部還在香港時,行政立法兩局、銀行大班及洋行大班都是同聲同氣、互為互利、合作無縫的幾乎同一班人,監管方面亦是自己人管自己人。
可是,遷冊及過份擴充後面對的挑戰及監管就變成兩碼子事。記得多年前在一個領最佳企業管治獎的場合,與滙豐一位前公司秘書談起他們要向監管機構負責的數目時,這位老兄對我苦笑說:「我們全球要面對起碼一百六十個以上不同國籍、文化及語言的監管機構。」
我敢問今天擔任跨國銀行董事局成員及高管要負責的企業管治、業績表現、風險管理、內部監控、資本充足率、壓力測試、關連貸款、反利率及滙率串謀壟斷造市、反洗黑錢及反恐等範疇及其全球性的覆蓋面是否個別人士及管理團隊可應付?
政治家、監管者及時事評論家掛在嘴邊常說的是眾多銀行已是too big to fail及我們要防止系統性的崩潰(systemic failure)。經過幾年來一浪接一浪的金融危機,他們亦在問眾多大銀行是否已too big to manage及需拆骨?我同意從後者着眼才屬上上策,可是口及手帶血腥味的監管者及傳媒今天的着眼點是銀行系統協助私人及公司客戶以及管理高層「逃稅」。其實,時至今日,混賬的是沒有很多人再能把tax planning、避稅、瞞稅及逃稅分辨得清楚。全世界最乾淨的是無入息及無資產的人!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