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難以置信;某程度上港人從心願意投其一票建制派范徐麗泰會以「有事鍾無艷」形容自由行水貨客。
請問過去數十年直至不過公元2000後的十數年前,才出現所謂中國富戶,解放後誰人提供最多資金藥物衣服糖米油鹽工廠職位創意思維科技know-how,還有今天可靠黃金奶粉藥物雜糧學校醫療……?
未知范太除與政界大佬週旋如魚得水風花雪月之餘,可曾於內地幹過投資,辦過實業?
相信沒有,如果有,她肯定清楚所謂港商今天下場,正正便是內地人眼中「鍾無艷」。
不知什麼屎顧問,提議在乘客非常擁擠東鐵設立水貨客專用車卡;好讓水客減少對巿民生活運作減少衝擊!
如果水客曉識守規矩保持在為他們特設的專區,香港各區巿民早已不用感受猶如水銀傾瀉,進佔各區水客霸道。網民憤怒提出:不如也提供暴力專區、屎尿專區、官倒專區、貪污腐化專區,最重要:港人與狗不得進入專區!
瞬間數十年,發夢沒想到河道縱橫、魚米之鄉元朗與滄海桑田交叉互動,變成今天地價、樓價、鋪價上漲至天方夜譚。環境卻擠擁、吵鬧、污染、髒亂非常。
明、清之前元朗已為寶安東南側(新界西)、深圳河兩岸農貿中心,夾雜皇崗、福田、沙頭、向西……新田、錦田、屏山、廈村、八鄉、十八鄉等等以務農為主鄉民構成。
世事常變,誰知歷史會還原?1949年分隔,各走各路;80年代深圳特區以來,前英界居民北上玩樂吃喝娶老婆討小二小三小四。自由行以來,元朗屯門地利交通方便引領回到購物中心地位,引發水貨客激增,議員鄉紳死口不承認、不肯證實這現象已打破區民生活平衡。
自電影《少年林肯》(The Better Angels)一片光明黑白畫面拉回,投入擠滿語亂目糊現實,心下不甘;原應散步走向夜黑村路,假設處身1830年左右印第安納州樹林農田野外,林肯家鄉。或1965年前後我家漸漸退出農耕前,今天元朗與天水圍間公路一段,昔日小溪流水、農田阡陌,似少年林肯林間溪澗,坐田埂跟母親閒談;媽媽與我亦曾享受過,就在今天外表與心情徹底惡變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