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流行一種講法:「上一代霸着權位不放,下一代人就前無去路。」由職場到政治到財團交接;香港停滯不前,彷彿都是上一代人種下的孽。
事實是這樣嗎?上一代的成功,難道又是因為再上一代人願意放手的結果嗎?可能有人會話,上一代人面前的機遇跟我們不可同日而語,但這種話,只是事過境遷之後才會知道。當年創業的人,都是因為不是權貴地主出身,為了生計才捱去做生意。
假如說要上一代讓路才有機會見到天日,對不起,這樣只會令這一代人,永遠都活在上一代人的陰影;香港最佳例子,莫過於李嘉誠家族的兩位公子。李澤鉅無論做甚麼,都會覺得旁人以父親的標準來衡量他;至於二公子,雖然嘗試離家出走,可是公眾仍然覺得,沒有李嘉誠,李澤楷又可以憑甚麼做他的驚天動地之作?他們兩人縱有本事,也難以自創出一條路。
我曾經花了一些時間去研究洛克菲勒家族。話說當年,美國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期,老洛克菲勒奠定了石油業的標準,透過大量生產,借規模效益的回報來擴張市場,在廿年間便成為了地球最富有的人。一直到戰後,由洛克菲勒第三代傳人接手,他們大多轉投其他範疇,有人從政,也有人醉心投資尖端科技;例如Laurance Rockefeller主理的創投基金,當年便是Intel和Apple的早期投資者。不過,洛克菲勒家族太過深入民心,以致這代人一直都活在阿爺的陰影中。事實上,第三位洛克菲勒家族成員,大多將家族基金所得捐出,他們自己所賺取的收入,也高於家族基金派發的紅利。
像畢菲特和他的老友標叔叔,都明白到錢太多可以破壞往後幾代人,所以他們都表明會將家財盡散在慈善。無錯,他們沒有讓位,反而聲明不留下財富。坦白講,我覺得香港的問題,更似集體染上中式富二代症候群,個個都有存在危機,人人都在等分身家。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