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記憶I】當爸爸變成陌路人

【被偷走的記憶I】
當爸爸變成陌路人

從小乖巧伶俐,爸爸的寶貝,黃端瑩(Donna)畢業後任職藥廠高層。一日突然被爸爸在大街上指責其「吸毒」、「騙棺材本」-只因父親八年前患上腦退化症(亦即認知障礙症)。Donna形容,這個病猶如外星人入侵靈魂,留下陌生的軀殼。
記者:蘇汝卿 攝影:王俊龍

高學歷 大男人最「難搞」

六十年代,黃伯伯在加拿大大學畢業,最愛彈琴,是位風度紳士,撐起一家四口的好爸爸。直至2007,黃伯伯退休後不久,家人發現他對數字、日期記憶錯亂。讀藥理出身的Donna,意識到爸爸可能腦退化,於是勸他求診。然而,以高學歷自居的黃伯伯無法接受自己「老人痴呆」,每次一提即對家人破口大駡:「嫌我老,冇用,屈我有病。」。由於不願求醫,黃伯伯惡化得很快,脾氣亦愈見暴躁,家人一直束手無策。

思覺失調

一位彬彬有禮的紳士變得自私專制,黃太默默承受一切,後來因壓力大,她腦內長了一個約五厘米的大瘤,要馬上住院開刀。在媽媽住院期間,兩姊妹才猛然發現爸爸情況已十分嚴重,連洗澡都不會,「而最難料是情緒方面,完全是橫蠻無理!」。Donna回憶這段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他一天問五十次媽媽在哪,任何事都可以觸發他的神經;探病途中,他突然衝出馬路,威脅要死,雙手提著湯飯的Donna不得不以身相擋,隨後他報警,指女兒虐打他,禁鍋母親要謀棺材本。「媽媽70歲開腦,生死未卜,為何不是共同面對,他反而跟我們對抗,天天鬧事呢?」疲憊不堪的Donna不禁有放棄爸爸的念頭。後來,媽媽手術成功,一家人終於正視爸爸的病情,診斷後才得知爸爸已是中期腦退化患者,更患有思覺失調。
「冇記性」之外,腦退化還會引發情緒病?精神科醫生郭偉明表示像黃伯伯的情況很常見,有八成腦退化患者都有情緒問題:「腦部控制情緒的中心亦會退化,中期特別明顯,也最難處理。經常多疑,覺得有人迫害他。」郭醫生直言情緒病比記憶力差更難處理,他指出這些老人需要一個熟悉的照顧者,規律的時間表和安全的家居環境。
病發至今八年,黃伯伯現已無法吐出一句完整句子。「他不認得我了,叫我黃姑娘,有一次,他問我自己女兒是否很能幹。」Donna回憶去年跟爸爸最後一段長對話,哽咽道:「心裏很痛,你想傾談,所說的人就在你面對。」面對這個無法根治,只會不斷退化的病,Donna一家始終不離不棄,他們該如何與摯親走下去呢?請留意下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