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梁振英為首的政府及建制派斥責佔領運動破壞法治,鮮有開腔談論佔領的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在英國演講時明言,不能見到有人犯法,就說法治受損,「只有當社會上大多數人,明明清楚法治是甚麼,卻不尊重,才稱得上法治受損」。他更指出,若感覺法治已受損,足以影響投資。
記者:謝明明
正在英國讀書的前傳媒人黃潔慧日前在dbc數碼電台節目中指出,馬道立早前應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香港公共事務學會邀請演講,題目為「變幻時局中的法治」。黃潔慧引述馬道立在演講中表示,外界對佔領運動和國務院一國兩制白皮書的質疑,不是「挑戰」,只是「憂慮」,重申評斷應當客觀,強調法庭無論作出何種判決,總有人不滿,所以重點不在判決結果而在論據。
感法治受損足影響投資
馬又稱,有三個標準可檢驗法治是否健康,包括法庭審判是否有高度透明、法官任命,及要看使用法律系統的人的直覺(gut reaction)。他指出,香港法庭審判案件,判詞公開,陳述的理據和審案過程有否偏幫政府,一目了然,與內地不同;而法官任命,雖然白皮書提到法官要愛國,但他指出,香港法官任命由獨立委員會推薦,特首只是按程序簽名。
黃潔慧追問馬道立對大律師公會前主席石永泰早前斥責政府強調「守法」,誤導公眾對「法治」的意義,令外界以為香港法治受損,有何意見?馬回應稱:「只有當社會上大多數人,明明清楚法治是甚麼,卻不尊重,才稱得上法治受損;不能只見有人犯法,便說法治受損。」他稱,不論在佔領前、佔領期間、佔領後,大部份港人都是尊重法律的。他更指出,即使法治實質未損,若有此觀感,已足夠影響投資。
本身是資深大律師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認同馬道立所講,不能單憑有人犯法就指法治受損,「公民抗命不會損害法治,反而不尊重法官判決,先至係損害法治」。他指出,若有人因覺得法治受損而影響投資意欲,就值得令人關注。
至於馬道立提出檢驗法治的三個標準,湯家驊認為,除該三個檢驗標準外,並需包括法官質素及政府是否接受法庭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