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葉龍 麒麟 霸氣鬧新歲

百葉龍 麒麟 霸氣鬧新歲

新正頭,麒麟撞飛攝位婦人一名,市民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花生遍地,麒麟哥人氣急升,大受歡迎。同為靈獸、全港唯一的「百葉龍」,貴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頭戴荷花、身軀粉嫩不減霸氣。元宵日,我們就借靈獸霸氣,鎮懾瘟神,保佑香港。
記者:葉青霞
攝影:林栢鈞

濃眉利牙,卻配以「粉紅粉紅趣緻的臉」,加上龍身由過百朵怒放荷花及荷葉聯結,龍鱗是香荷花瓣,生氣勃勃,百葉龍注定惹人注目。二○○六年它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祖籍浙江省長興縣。香港的溫健安師傅年前特別到當地引入百葉龍,並找師傅人手扎作,光是龍頭就有逾百項工序。「全港只此一條。我們曾在二○○九年,慶祝建政六十周年的北區大巡遊中表演。」龍身荷葉躍動、龍尾彩蝶飛舞,描繪江南水鄉美態。昔日的元宵佳節,龍身內更可置放燈膽,化身應節「燈龍」,舞動時更具美態。

數十呎長、百斤重的龍身要由九人抬起,一人揮舞龍珠,引領百葉龍舞動。

溫健安師傅

荷花與百葉的民間傳說

有一百六十多年歷史的百葉龍源於長興一個民間傳說。傳說版本眾多,但大同小異。相傳百葉、荷花兩人青梅竹馬,後結為夫妻。荷花後來誕下兒子,他身上有龍鱗,大家都說他是「龍種」。邪惡族長垂涎荷花美色,殺死百葉,還舉刀砍向孩子,孩子化作一條小龍騰空躍起。小龍更以德報怨,逢乾旱降雨,年年豐收。村民為表謝意,從池塘採荷製龍,並取名「百葉龍」。
香港喜慶場合,多舞龍舞獅,不過自麒麟帶來羊年首宗「喜事」,撞出個名來,相信將頻頻曝光。這祥和神獸其實與龍、鳳、龜合稱「四靈」。麒為雄,麟為雌,生性聰慧,乃仁義道德之化身,規行矩步,連草都不會踩死一條。
南方練武人士多能舞麒麟,舞麒麟與舞龍舞獅相比,步法更剛猛。四百多年來,麒麟都是客家文化的圖騰,舞麒麟多見於圍村。麒麟頭搖又尾擺鬧元宵,保佑五穀豐收,嚇到奸人企唔穩。

威武百葉龍

頂着荷花髻,加上紅粉嬌柔的身軀,惡相都變嫵媚。

龍身由一朵朵荷花串成,全人手扎作。

龍尾是隻斑斕蝴蝶,表現蝴蝶飛舞荷花叢之美態。

仁義麒麟

客家麒麟頭頂有一大角,後有三小角,兩頰有獠牙。頭上有龍鳳花草等圖案,天生一副趣怪臉。

麒麟被上還有龍鳳,寓意龍鳳呈祥。

務農為生的客家人祈求「風調雨順」,豐收連年,麒麟被上都寫上這個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