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已非愛股」長情股東失望 曾淵滄也心淡

「滙豐已非愛股」
長情股東失望 曾淵滄也心淡

【滙豐150周年專題】
大笨象光環褪色!香港人曾經持有一手滙豐控股(005)是身份象徵,惟○八年一場風暴改寫滙控命運,金融界一眾每股成本價僅數元的長情股東,無不為滙控近年不斷爆出管治問題而失望,本來獨有的情意結已漸漸淡化,有人對匯控已死心,繼續持有只因「收一年息已經等於成本價」。
記者:林靜 陳東陽 高明輝 劉美儀 周家誠 黃珮琳(三之三)

八十年代滙豐股價在四至八元間徘徊,但八六年浦偉士接任主席後將集團由地區升格國際銀行,觸發九一年股價狂升近九成,隨後兩年再升55%及逾倍;九八接任的龐約翰四出併購延續升勢,股價反覆走強至○七年約一百四十元歷史高位。滙控昨收報69.75元,微升0.29%。

滙豐中環總行外牆昨晚正式亮起百五周年燈光字樣。 羅君豪攝

趙世曾不足兩元持有

○七年前的滙控神話催生一眾持股逾四十年的長情股東。卓能集團(131)主席趙世曾,其父親趙從衍與包玉剛等並稱上海四大船王之一,家族與滙控長期有業務來往,令趙世曾自小與滙豐結緣,他指早於不足兩元時吸納,持股逾四十年,期間多次風浪都力撐,○九年世紀供股更有指他主動聯絡投資銀行要求包銷。
證券界老行尊、中潤證券主席蔡陳葆心七二年買入免印花稅的倫敦登記滙豐股票,部份實物持股至今,「當年香港人都覺得滙豐好穩陣,規模夠大夠均真,買咗就等於保值」。
學者曾淵滄則在九○年才趁滙控業績失色低撈,九二年滙控併購被譏為「魚翅撈粉絲」的英國米特蘭銀行時,全城大唱淡,「但我百分之一百有信心」,他更不惜為物業做二按,「瞓身」再撈超過十萬股,每股平均價相當現價約六元,雖然後來沽出部份持股買樓,但仍佔個人千隻股票持倉中,佔約一至兩成的最大比例。

蔡陳葆心:唔怕死先買

不過時移世易,龐約翰任內的多項收購在次按爆破後成為負資產,拖累滙控○八年海嘯後失守「紅底股」至今,○九年更宣佈供股並曾在「U盤」(收市競價時段)急跌至三十三元,過去四年股價只僅在六十至九十元浮沉。滙控神話破滅的同時,股東的情意結亦一併逝去。
身兼證券商協會永遠名譽會長的蔡陳葆心指,協會○四年曾將部份餘錢以每股逾百元買入滙控,及約四十元買入港交所(388)投資,「結果一個蝕到喊,一個賺到笑」。回憶這段教訓,她歸咎滙控近年來壞消息太多及管理層失信,相信集團要回復當年勇「機會好微」,直言「𠵱家唔怕死先會買」。
本來視滙控為愛股的曾淵滄表示,一場金融海嘯令他意識到國際銀行高層打工為花紅的現實與禍害,「已經唔係愛股,買就絕對唔會買,既然咁平買返嚟就無謂沽,反正一年收嘅息已等於成本,早兩年想收息都揀咗兩電買」。移情別戀的還有趙世曾,「已經唔係滙控fans,𠵱家揸住好少,九成半賣咗」,並指即使現價不貴,但再投資價值已不高,「冇人哋升得咁快,咪買第二啲股票囉」。

【滙豐長情股東心聲】

曾淵滄:「已經唔係愛股,感覺中性,反正一年收息等於成本價就無謂沽。」

曾淵滄

蔡陳葆心:「滙控好難返番去之前嘅風光,𠵱家唔怕死先至會買滙控。」

蔡陳葆心

趙世曾:「我已經唔係滙控嘅fans,𠵱家揸住好少,九成半都賣咗。」

趙世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