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說香港最重要的資產是人,大家知不知道,政府最多的是甚麼?最稀罕的資源又是甚麼?
政府最多是錢;只要是錢能夠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事實上,用錢可以解決的問題不多;社會棟樑說香港這個社會窮得只剩下錢,一定程度上,說得沒有錯。
錢解決不到的問題之一,就是地。嚴格來說,香港不是沒有地;也有許多人說,眼見香港有地,但都放空了,不知道為甚麼。我甚至乎聽過一位金融才俊說:「地產商囤地,要等價錢好才拿出來,政府也沒法子。」
不知才俊是真白癡還是假儍,地產發展商的生意經很簡單,就是貨如輪轉。不斷買麵粉,不停賣麵包。競投和入標中回來的地,根本不可能囤積。至於所謂土儲,都是未改變土地使用的,不要說發展商覺得頭痛,就連發展局也感到一籌莫展。上個周末,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提及元朗豐樂圍司法覆核一事,正是一個發展商無可奈何地花了廿年仍然無法動土的一宗案例。陰謀論者可能會說越遲發展地價越高,但了解規劃程序和地產發展財務安排的人就知道,這種情況發展商不會賺多了,盡其量只是整個預算往後延伸,畢竟財團有的就是持貨能力。
香港現在的困局,一則是在市區難以再增加密度,二則是發展新界東西北,現有交通運輸網絡未必承受得了。其實只要找張最新衞星圖,不難發覺在深圳河以南一帶,發展不但緩慢,而且可以想像得到,假如不是有一條人為的行政界線,香港的新界東西北,在物理上其實更有條件和深圳合而為一。
土地資源有限,應該怎樣將功效最大化,是香港未來一大挑戰。社會棟樑的眼中,發展不是硬道理,在特別行政區北線留有緩衝帶,更是政治上的必需品。不過,要滿足這個政治慾望,香港難免要放棄人口以及城市的增長。事實上,環境和發展沒有必然的牴觸,像元朗的所謂濕地,許多其實都只是半世紀多點的人工魚塘,近廿年更漸漸荒廢和變質,這種自欺欺人的保留,又有何意義?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