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刀對象】
香港人對大笨象有情,但獅王未必對港人有義。滙豐早年在全球大刀闊斧「瘦身」裁員削成本,在發跡地香港亦不能倖免。
有工會留意到跨國銀行即使香港業務理想,但香港員工仍會被裁,質疑香港勞工法例保障不及歐美國家,為企業提供誘因,專向港員工開刀。
滙豐是本港最大僱主之一,連同恒生員工人數約三萬人。最近十多年,曾有數次裁員行動,○三年沙士年間,滙豐將本港後勤中心北移,總經理柯清輝指削減數百個職位。
○八年金融海嘯,更傳出要再裁員千人,時任政務司司長的唐英年,也急晤滙豐大班鄭海泉,表達港府對裁員的關注。
業績欠佳 高層凍薪
到二○一一年,滙豐為提升營運表現,宣佈全球裁員三萬人,目標在港裁員三千人,佔本港員工總數超過一成。最終裁員規模雖較原計劃少,但當時最主要的三波裁員中,有逾一千人被炒。最新公佈業績欠佳,高層凍薪。
中文大學市場學系副教授冼日明指,雖然滙豐乘香港經濟發展,而壯大成國際級大銀行,但集團總部已不在香港,從品牌角度而言,滙豐屬英國銀行品牌,並非香港品牌。他說,難以解釋銀行為何經常在港裁員,但近年大型銀行基於成本考慮,屢次進行全球裁員,在控制成本壓力下,難顧全「良好僱主」的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