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U捐草作有機堆肥

PTU捐草作有機堆肥

【重構城鄉】
從粉嶺的中產屋苑綠悠軒一條馬路之隔,就來到馬寶寶社區農場。居於屏風樓的居民,每逢周三、周日都可以約二十多元一斤的價錢,買到有機蔬菜;區內的街市、餐廳,會將廚餘交給農戶作為有機堆肥,減少對堆填區的負荷。相對過去大興商場、屏風樓式的發展模式,有農戶認為,未來新市鎮發展,有需要保護農田,引入城鄉共生的元素。

種菜年生意額達33萬

正值花開季節,馬屎埔村落到處都見一片花田。唐蒿菜開滿似春菊的花朵,西蘭花、芥蘭形成黃色、白色的花海,是農戶故意讓蔬菜開花,作留種之用。約五年前,這裏部份農戶發展永續農業,與社區建立關係,達到減廢,利用廚餘等廢物堆肥生產食物,重構城鄉關係。
Becky稱,農戶從區內街市收到豆腐渣、在酒樓及茶餐廳收取茶葉、蛋殼等廚餘,加上恒地囤積的荒地長滿野草,廚餘與「恒地草」,成為有機堆肥的重要材料,「粉嶺機動部隊(PTU)有警官都話好支持我哋嘅農業發展,畀我哋喺嗰度攞草,除咗恒地草,『慈母草』都幫到我哋好多」。
在村內發展有機耕種的農戶智豪指出,以這方式種植了四年後,土地漸變肥沃,產量開始增加。Becky舉例說,區家農場在前年的蔬菜產量接近一萬五千斤,生意額達三十三萬元,反映這套城鄉共生的永續農業發展模式,有一定的出路。
智豪認為,新市鎮的發展模式,應考慮在城市中保留一點農地,拉近農戶跟社區的關係,「起碼運送過程都可以短啲,我哋唔單止講保育,仲係講緊香港新市鎮發展,係應該走一個乜嘢方向」。
村民反對新界東北的發展模式,但如何回應土地供應不足,無殼蝸牛蝸居劏房等問題?Becky指出,政府常說沒有土地發展,她希望提醒大家思考,這究竟是否事實,「上一任發展局局長麥齊光都話,政府手頭上有四千公頃用地,即唔係冇地啦」。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