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人行減息有利內銀股,研究中國銀行業的法巴證券(亞洲)董事張卓佳接受本報專訪時謂,去年內銀加大撇賬力度,行業不良貸款率因而大減45點子,若今年再減息及降準兩次,部份內銀如交行(3328)不良貸款率將於年底見頂,並迎來估值修復。
內銀盈利低增長已屬「新常態」,率先公佈全年業績的信行(998)、民行(1988)及招行(3968)亦僅錄單位數增長,張卓佳估計內銀盈利增速將由去年升7%,放慢至今年僅3%至5%,「但市場唔會咁睇內銀業務增長,資產質量改善先係關鍵」。內銀亦有趨勢「整差」去年業績,為今年增長提供緩衝。
三間內銀公佈業績快訊的內銀中,僅信行第四季不良貸款率見下跌,張卓佳解釋與女行長李慶萍上任確認更多不良貸款有關,內銀整體亦加快不良貸款及僵化貸款(zombie loan)撇賬,或卸至資產管理公司,甚至透過資產證券化,將風險轉嫁至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都屬中央為內銀去槓桿手段。
張卓佳指,去年底實際不良貸款率為1.7%,撇賬後平均僅1.3%。上周六人行一如預期宣佈減息,按法巴推斷,若政府再減息及降準兩次,部份內銀不良貸款率生成將見頂,買入內銀股之訊號遂現。
今年內銀貸款增長料持平,張卓佳形容「有需求的行業,銀行唔借;銀行想借的行業,偏偏沒有需求」,部份大銀行見貸款需求不足,寧減慢貸款增長,也不願意增風險胃納,「其實都係好事,又可減少資本耗用」。她估計人行今年貸款增長目標與去年持平,約為十萬億元人幣。
在預期貸款增長減慢下,張卓佳指內銀未必有融資補充資本需要,因此亦未聽聞內銀末期息有所削減,「如果內銀減派息,政府邊有咁多錢做項目?係好緊要收入來源嚟。」
平均市賬率料重返一倍
資產質素改善相對淨息差擴闊,更能體現內銀盈利增長,張卓佳估計內銀股下半年見升浪,平均市賬率料重返一倍水平,看好擁不少海外業務的中行(3988),因美國加息預期下境外業務息差將擴闊,減低中國減息之波動,而該行亦活躍「一帶一路」境外貸款;她亦看好交行,在不良貸款見頂及憧憬開展內地證券業務下有好表現。
人行上周六宣佈減息之餘,又將內銀存息浮動上限,由1.2倍升至1.3倍,張卓佳認為,內銀需要改變貸款組合以維持淨息差水平,對於活期存款較多的大行影響較小,但細行貸款年期較短,有能力重新訂價以維持息差。
記者:周家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