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150周年專題】
明日是滙豐在港誕生一百五十周年,世紀Party本來百年一遇,可惜集團近日爆出瑞士私人銀行助客逃稅醜聞,違規事件迅速升溫為政治風波,兩位大班出席國會聽證被質詢問責,更令市場惋惜。
滙豐於一八六五年三月在香港成立,四月落戶上海,經營外滙兌換及商人銀行服務。滙豐是港人的集體回憶及愛股。○九年初,金融風暴後集團世紀供股,散戶築起血肉長城,力撐股價,連滙豐高層亦動容。可惜,兩年後環球瘦身,首輪裁員竟包括生產力高及盈利貢獻大的香港;加上近年股價表現低沉,滙豐與港人關係,從此濃情轉淡。本報一連三日將刊出專輯,從歷代大班、華人高層、銅獅、四代建築、錢幣精品、民間傳奇到股民心聲,撫今追昔。
記者:劉美儀(三之一)
滙豐二字曾經代表光輝與尊榮,幾位已退休的前華人高層,均緬懷滙豐昔日有情有遠見、務實兼具價值的美好歲月,對當前逃稅風波聲譽受損感慨良多;各人亦衷心祝願滙豐由此低谷再起,重建客戶信心,明天會更好。
王浵世:信譽修補需時好長
八十年代後期,前大班浦偉士積極扶植華人管理層冒起,被外界稱為滙豐「四大天王」的劉智傑、柯清輝、王浵世及葉迪奇,先後獲提拔晉升。
在滙豐工作三十二年、曾任滙豐中國區業務總裁(一九九七至二○○二年)的王浵世,認為滙豐最令人懷念之處,是「有遠見及務實」,他最難忘大班浦偉士,曾講過「滙豐要做一間有獨特性格的銀行」(We have to have character)。
對於近期逃稅風波,適逢百五周年前夕爆發,王浵世形容「timing嚟講係非常不幸,(滙豐)心理上一定唔好過……信譽修補亦要花好多時間」。不過管理層「好快道歉,無死撐唔認錯」,從這角度看,他認為是好事。
劉智傑:客戶信心盼可重建
九○年初滙豐遷冊倫敦,王浵世記得有一兩次開會商討重大項目,席間有人用了「環球」(global)字眼,結果給浦偉士大鬧,「佢話我哋目標係做國際(international)銀行,唔係環球銀行!」
「𠵱家滙豐好多嘢(資產)都賣返出去」,足證當年浦大班真知灼見。王浵世認為,對方有凝聚及親和力,無論股東、客戶或員工,「對滙豐都好有attachment(歸屬感),一班同事好似兄弟班、自己人感覺」。隨着市場轉變,「唔止滙豐,香港亦變化……現時的人好個人化,無咗凝聚,無咗attachment」。但作為領導層,他認為毋須緬懷過去,應拿出魄力向前望,尋找出路。
回歸前曾是滙豐銀行最高級華人管理層、該行前副總經理劉智傑,向以率直牙擦見稱,二○○九年集團供股,他公開指前大班龐約翰累死滙豐,龐氏任內三宗併購交易,今日回望確是種下洗黑逃稅禍根。退休多年,亦不再是股東的劉Sir,坦言對滙豐已「無乜感覺」,但對其百五周年前夕發生逃稅醜聞,損害聲譽,雖然「唔會感慨良多」,亦總有些「感嘆」。
薛關燕萍:最懷念浦偉士
罪魁禍首可是當年他公開責難的龐約翰?劉智傑只說,「你話我講得啱唔啱?留畀讀者判斷」。離開滙豐已十五年,但他仍然「衷心祝福佢,希望變好,由此重建(客戶)信心」。
大學畢業後即加入滙豐、在該行(任職二十九年)及恒生工作近四十年的前恒生中國一姐薛關燕萍,是滙豐早年培育的華人女性高層之一。她笑說,「我哋唔少人係滙豐湊大……好信任銀行的決定,(有乜事)好似兄弟姊妹咁拆掂佢」,滙豐作為「香港重要嘅一部份」,極有代表性的企業,「好多人一講起,係有種代入感同歸屬感」。
曾與不少大班共事過,她始終最懷念「好鬼惡、但(大家)仍然尊重同死心塌地咁幫佢做嘢」的浦偉士。驀然回首,薛太謂「現在想當年係好唔同」,不單因為滙豐變化,最主要是整體市場生態逆轉,「以前講細水長流,𠵱家係即食文化」。迎向百五周年,她相信滙豐仍然是「有心做好同有策略」的銀行,面對當前艱巨挑戰,她祝願集團能跨過障礙,邁向更光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