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因誤撞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而成名的麒麟師傅謝立元,昨日率領「寶樹堂」麒麟隊參加「沙田節元宵燈會巡遊」。舞麒麟四十年的謝師傅說,「舞麒麟要烏低身」對腰力要求極高,而且有不少仿貓仿虎的動作,動作較舞獅細膩,只可惜麒麟一直被忽略。他期望今次「誤打誤撞」能讓更多人認識這門藝術。
記者:彭美芳
由沙田文化藝術推廣委員會主辦的「沙田節元宵燈會巡遊」,以「傳新沙田」為主題,先由沙田運動場出發,然後往沙田大會堂廣場再到沙田公園。表演團體包括龍獅、麒麟、銀樂隊、民族舞等,都由沙田區內機構、學校等負責。
昨日舉行麒麟表演時,大會司儀語帶雙關地,提醒參加者不要站在麒麟的右邊,又笑稱因為無酒牌也無法現場賣麒麟啤助興。
謝立元表示近日收到幾個家長查詢,希望可讓其年幼子女學師舞麒麟,不過他指最好十一歲才由舞麟尾開始,因太年幼小孩會隨時「走甩條尾」。他指,舞麒麟是圍村文化,學員有心學習的話可先請示村長,基本上是免學費。
望政府協助推廣
謝立元續稱,圍村舞麒麟訓練,每周約兩小時以上,而且基本功非常重要,「因為舞麒麟要烏低身,唔可以企直,咁腰同手好用力」,昨日已是他今年農曆新年第三次表演,手及腰已經開始痠痛。他又說,初學者需要先練習紮馬及控制麒麟的手勢,而麒麟步法是走直線,加上有不少仿貓仿虎的動作,動作較舞獅細膩。
麒麟表演機會較龍獅少,謝立元一直擔心舞麒麟的人越來越少,但最近因撞成名,令更多港人認識舞麒麟,他希望政府能增加推廣舞麒麟的活動,例如納入新春花車巡遊及盆菜宴等,有演出自然可以吸引新血傳承。
「寶樹堂」是謝立元祖父輩為麒麟隊改的綽號,至今有逾百年歷史。快將五十歲的謝立元,十一歲起因受父親感染而「舞麒麟尾」,十三歲就偷偷拿麒麟頭舞動,被同村長輩看到,並讚賞他技藝,之後一舞便三十多年。今年十一月的「打醮」儀式,他們正預備新造四隻麒麟,屆時會有十多隻麒麟同場。麒麟由內地製造,紮成麒麟形狀後,再貼上紙張,等紙乾透後才可以上色,需時約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