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撤限】
內銀今年或會「撈過界」染指投行業務,張卓佳指去年底《商業銀行法》提呈修改,市場卻忽略修例或將分隔銀行及券商的「籬笆」移除,內銀或開拓多一條水源賺更多非利息收入,威脅內地券商。
現時除中行(3988)旗下中銀國際獲准在境內從事投行業務外,其他如建行(939)旗下建銀國際僅能從事境外業務,去年底《商業銀行法》修改建議上報,除提議撤銷貸存比75%上限,以加強信貸能力,內銀料能獲准申請覬覦已久的「證券牌」之餘,本身擁證券牌但業務不能交叉營運的銀行,則料可突破這限制。
張卓佳說:「現時內地券商市賬率如此高,內銀則如此低,是不是應該有個convergence(融合),券商估值應否如此高?我覺得唔應該。如果內銀可以做承銷行(underwriter),券商真係無飯食。」
內銀擁廣大客源及分行優勢,銀行資金成本亦較券商便宜,並能提供多種融資服務,若得到證券牌照,券商優勢頓失,張卓佳估計修例最少要六個月時間,並以「試點經營」運行,估計交行(3328)及興銀較有機會進行混合經營,小型內地券商則面臨被併購命運。